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莫於川:讓人民監督權力

2012年11月21日09: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民主監督,既是人民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經過長期努力建設,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多種監督制度並存、共同發揮重要作用的監督體系框架。全國人大以專門法的形式,保障全國人大及地方各級人大對同級政府、法院、檢察院的監督權力,為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提供了法律依據﹔人民政協將民主監督列入其三項主要職能之一﹔國務院在其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將“完善監督與責任機制”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的構成要件。由此可見,完善監督與責任機制、保障人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注重發揮法治的重要作用,已成為政治體制改革中的基本共識。

在基層,隨著城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國也已經建立起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並且逐步完善了以村務監督委員會為代表的民主監督機構,負責監督各項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落實。監督機構的設立以及監督制度的初步完善,形成了對權力行使的監督制約機制,實現了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向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延伸,有效維護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群眾在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同時,享有了更加廣泛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

強化權力監督,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在公民參與管理的熱情和能力越來越高的當下,公民監督行政的方式日益多樣化,這是不斷擴大直接參與民主、形成新型綜合民主形態的主要原因。而政務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無論是規范權力運行、方便民眾監督、有效防治腐敗,還是提供高效便民服務,政務公開都是有力舉措。要使公開透明成為政府依法行政的一項基本制度,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政府運行、更廣泛地參與政府管理、更直接地監督政府行為,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高新技術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出現,給政府管理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網絡時代公眾更加積極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並且更加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這也要求政府不斷適應民主、開放、互動的網絡生活,積極探索網絡時代推進政治民主、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的方法和途徑。公眾是社會管理活動的共同責任承擔者,公眾參與到行政管理、社會管理和法制監督過程中,行使參與管理、監督行政的憲法權利和法定權利,形成參與行政、合作行政、共同治理的新格局,這已經成為一種時代潮流。應該真誠感謝和尊重人民群眾參與腐敗治理、參與社會管理、督促政府進步的主人翁精神,以此為契機逐步形成多元、平等、民主、合作的社會治理模式。

在深化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對行政公務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法律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幫助行政公務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權力界限的觀念、管理民主的觀念、程序法治的觀念、接受監督的觀念等等,做到自覺地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提升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能力,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是保証改革開放成功的鑰匙,也是下一步繼續深化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責編:萬鵬、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