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京滬粵不應該成為異地高考的“釘子戶”
周靖國
2012年11月29日16:09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年底漸近,距離國務院為地方“異地高考”方案所設期限僅剩1月有余。 而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最近發出的高考報名通知更是明確不會於2013年開放異地高考。11月21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名通知,未涉及異地高考政策。(11月27日光明網)

很明顯,“異地高考”對於京粵滬的“地緣優勢”是一個巨大的沖擊,高等教育的屬地“資源”將被打破。而隨之而來的就是,京滬粵考生低分入取“名校”的格局,也將不復存在。失去“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京滬粵自然很不情願。京粵滬的孩子,生來就是“名校”的苗子,突然要接受“異地高考”的沖擊,政府家長的“護犢”心切當然就顯得倉促。或干脆置之不理;或進行嚴格設限,無論如何都要把“異地考生”擋在門外。

從國務院安排的時間表,和全國部分省市的“異地高考”工作推進情況看,大部分省市還是沒有異議的。不管方案的實施放到2012年,還是2013 年,都做出了明白的部署。而京粵滬三地對於國務院的此項安排,似乎雷打不動,成了“異地高考”的民生工程裡,三個突出的“釘子戶”。京滬粵三地這樣做法,其實是很短視的。首先,這樣的地方行為違反了國務院的規定,為了局部利益,妨礙了民族利益的共同推進。再次,就是全國百姓所不齒,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三個地方,已經無數次的享受了政策的惠澤。只是一個高考政策的變化,三地市居然在自家門前耍賴,真的不應該。

國家推進“異地高考”工作,也是順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一種配套。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城市化的規模迅速擴大,人口的變遷和移動,也會隨著工作的性質而或多或少的變動。而隨之帶來的子女入學問題,當然也不能忽視。所以,異地高考也應該是我國民生工作的重要體現。京粵滬三地近30年的發展過程,也應該能體會到這一不可逾越的歷史洪流。只是簡單的守護著家門口的國家教育資源,盲目的、甚至不理性拒絕“異地高考”,真的說不過去。

看到京粵滬三地的高考報名公告,感觸還是很深的。要麼直接繞過“異地高考”;要麼出台一些“歧視”性文字,把千千萬萬的農民工子女直接拒絕。北京大學就是北京的嗎?復旦大學就是上海的嗎?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幼稚了,但抱著這樣的“問題”不願意撒手應該更幼稚。一個進步的城市、一座文明的城市,一個開放的城市,居然還這樣鼠目寸光,真的可笑。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