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管理既是對全社會的管理,也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當前,黨和政府在社會服務管理中的作用發揮較為充分,但社會各方面積極有效參與不夠。鑒此,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強化群團組織的社會服務管理職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著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群團組織的組織體系。當前,關鍵是要切實加強群團組織自身創新,完善其組織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職能。黨和政府應賦予群團組織更多的工作資源和條件,使他們有能力為群眾提供更多的服務。特別要總結推廣一些地方的經驗,發揮群團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樞紐”作用,賦予他們對同類社會組織日常服務管理職能,確保他們既能夠直接服務群眾,又能夠發揮對本領域社會組織在政治上的橋梁紐帶作用、業務上的龍頭聚合作用、管理上的集約服務作用,為社會組織生長發展提供良好平台。
第二,加快推動事業單位改革轉型。事業單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長期以來,科教文衛體等領域大量的公益服務是由事業單位提供的。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更好地發揮事業單位公益服務職能。要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加強總體設計、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快事業單位轉型。對於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於從事公益服務的,要強化公益屬性,理順體制、完善機制、健全制度,減少政府的微觀管理和直接管理,進一步落實法人自主權,真正激發其生機與活力,切實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益服務,不斷提高公益服務水平和效率。
第三,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社會組織是黨和政府進行社會服務管理的重要補充,社會組織作用發揮好了,就能有效地提高社會管理服務水平。當前,社會組織既需要發展,也需要規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尤其要加快培育經濟類、慈善類、公益類、服務類社會組織。要堅持政社分開、管辦分離,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把能夠由社會組織做的事情,通過政府委托、公助民辦、購買服務等方式,交給社會組織,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要制定和完善對社會組織服務管理的法規政策,確保其既發展得好又管理得好。
第四,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現在,大多數地方社區承擔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職能,已逐步由政府延伸到社區的服務窗口承擔起來了,實現了初步的政社分離。今后,要進一步強化城鄉居民自治組織的自治功能,落實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要求,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政府不包辦代辦。要理順社區內部治理關系,健全社區自治相關制度,規范決策辦事程序,形成新的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組織體系。要通過多種渠道拓寬社區經費來源,結合城區改造、征地拆遷、股權改革等增加社區服務實力,使之切實承擔起服務“社會人”的責任。
(節選自《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一書,學習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