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明確要求。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建設生態文明,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必然選擇。這些瓶頸制約,一是資源約束趨緊,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億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嚴重缺水,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二是環境污染嚴重,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重點流域水污染嚴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氣增多,環境群體性事件頻發﹔三是生態系統退化,全國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37%、沙化土地面積佔18%,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積擴大,生態系統破壞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這些問題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環境容量有限、生態脆弱,加之我國發展很快,發達國家幾百年逐步顯露的問題,在我國被壓縮到幾十年集中顯現。另一方面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生態文明的理念沒有牢固樹立、生態不文明的做法還很普遍。從源頭上、從根本上跨過資源環境這道檻,不僅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客觀需要。當前,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一個重大國際問題。世界各國的競爭已從傳統的經濟、技術、軍事等領域延伸到環境領域,環境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和博弈的新焦點,綠色發展正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隨著全球能源資源需求持續增長和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劇,未來各國圍繞能源資源、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等生態環境問題的博弈會日趨激烈。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發達國家要求我國減排的壓力不斷加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增強我國在國際環境與發展領域的話語權,提升我國參與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國際談判和對話交流的位勢,有效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和負責任大國形象。
(節選自《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一書,學習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