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熙
2012年12月17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水淨——黨的十八大報告描繪了未來“美麗中國”的圖畫。“美麗中國”,同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一起,生動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令人心動。
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個文明”,再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四個文明”﹔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再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日益完善。將生態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符合人民群眾期待,是戰略決策,是民心所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長期快速增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水平,正朝著全面小康邁進。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初步繁榮昌盛。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期盼社會和諧穩定,而且期盼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良好優美的生態環境是人們美好生活的基本要素。因此,隻有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才能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適、更滿意、更幸福。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建設生態文明,又不僅僅局限於建設生態文明。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應當看到,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高昂的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代價。目前,我國發展中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凸顯,其中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成為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道路。因此,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美麗中國,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美麗中國”令人心動,建設美麗中國需要行動。心動而不行動,再美好的藍圖也隻能是空中樓閣﹔隻有心動加行動,才能把藍圖變為現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使之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建設美麗中國,人人共享,人人有責。履行好這個責任,需要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具體說來,就是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養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以實際行動推動生態環境改善。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思想縱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