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需求導向,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合理布局建設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摘自十八大報告
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實體經濟的回歸與轉型,而回歸實體經濟就要增加投資者的信心、調動民間積極性。目前比較流行的兩個觀點,一個是中國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改革紅利已經沒有了,另一個是“中等收入陷阱”。
我認為,新人口紅利、新資源紅利和新改革紅利正在替代舊的紅利。新的人口紅利正在產生,中國正在從技工時代轉向高級技工時代。同時,科學技術方面的投資也在產生新的資源紅利。相對於舊資源紅利而言,新的資源紅利主要在於對科學技術的利用,如海水淡化增加了資源,治理沙化增加了土地,振興草場業增進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等。新的改革會給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關於“中等收入陷阱”,我認為這種看法站不住腳:任何發展階段都有陷阱,中等收入階段有陷阱,低收入階段陷阱更普遍,很多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長期停留在1000多美元甚至以下,南歐一些國家則陷入高收入陷阱。而要回歸實體經濟就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和產業升級,這就需要良好的激勵機制和市場,因此中國一定要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中國的城鎮化就是老城區加新城區加新社區,新城區就是開發區、試驗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等﹔新社區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其著重點應該放在兩方面,一是保証農村公共服務到位,二是促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如果這樣做,就可以繞開“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