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衛興華
2012年12月18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驗的簡明概括,是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前進的生動寫照。
對於我國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建設,應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中國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另一方面,當時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在理論認識和經濟體制上存在封閉僵化的情況,追求“一大二公三純”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把市場調節當作資本主義制度的屬性,阻礙了生產力發展。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才能更好地認識改革開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意義和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丟掉老祖宗,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創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相比,具有一系列新特征,它摒棄“封閉僵化的老路”,也絕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去一個較長時期,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如果問:什麼是社會主義?過去人們往往這樣回答:社會主義是公有制、按勞分配。如果又問:為什麼我國要實行公有制?回答是: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實行公有制。這樣說,道理不錯,但未抓住本質,是搞循環論証。事實上,社會主義不是為公有制而搞公有制。如果搞社會主義而不致力於發展生產力和使勞動人民共同富裕,就必然是貧窮的公有制、貧窮的按勞分配,也就是貧窮的社會主義,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所以,公有制、按勞分配只是為實現生產力快速發展和共同富裕而設置的必要制度條件。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麼?鄧小平同志指出,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必須遵循社會主義的本質,抓好社會主義的兩大環節:快速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馬克思明確指出,在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為了快速發展生產力和實現共同富裕,就需要實行公有制和按勞分配。隻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克服表現為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公有制和按勞分配,還是實現共同富裕必要的制度安排,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因此,黨的十八大報告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區別於以往一切社會制度的本質屬性。原始社會也實行公有制,沒有剝削和兩極分化,但生產力極端落后,沒有共同富裕。奴隸制度、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雖然發展了生產力,但由於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制度,存在兩極分化,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可見,致力於發展生產力和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所在,是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經濟基礎。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學者論學問 · 衛興華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