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優化社會激勵結構的頂層設計
劉金山
2012年12月18日08:18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談到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指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工業,特別是制造業。工業是中國成為世界有影響力大國最重要的經濟基礎,直接支撐著中國的國際地位。實體經濟是強國戰略的堅實基礎。

圍繞發展實體經濟,需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形成一個動態優化的社會激勵結構?十八大報告高瞻遠矚,著力從理念與制度層面進行頂層設計,這將有利於形成推進強國戰略實施的社會激勵結構。

市場是社會激勵結構的主線。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實踐証明,在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市場配置資源,雖然不一定是最優的,卻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意味著我國市場化進程將有一個“質”的飛躍,將會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系統性優化與提升。

公平是社會激勵結構的內核。十八大報告強調了生產領域和分配領域的公平。生產領域的公平,是一個社會良性發展的基石,因為生產決定分配、流通、消費等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是極其重要的理念創新之一,對於打破行政性壟斷,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極為重要。分配領域的公平決定著和諧有序的社會運行,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要兼顧公平,對於打破由於行政性因素導致的初次分配扭曲格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效率是社會激勵結構的目標。人類社會的發展實踐証明,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效率的提升。十八大報告提到的兩點極其重要:一是,企業是效率的主體。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確,大國的崛起,必然是公司的崛起。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效率提升的最直接的推動者。二是,生產率決定報酬。報告明確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勞動報酬的差異,最根本的因素應該是生產率的差異,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法則。可以預期,未來時期,這一基本法則在我國的有力實施,將有利於形成這樣一個局面:收入差距,首先表現為生產率差距。這將有利於打破各種行政性尋租的糾結困境,使行為主體著力於提高自身生產率,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現實是社會激勵結構的指向。十八大報告的理念與制度頂層設計,是要著力解決現實中的重大問題的。報告強調了三個關鍵方面。

一是城鄉發展一體化。十八大報告強調,“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這是一個尊重現實的理念創新。土地增值收益是財產權收益,農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是其財產權的具體體現,既符合經濟學邏輯,又符合現實邏輯。這對於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極為重要。報告強調,“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平等交換與均衡配置,這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路徑,是消除一直存在的城鄉“剪刀差”現象的根本動力。

二是“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市場供求關系與代際補償,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法則。這也意味著一切資源將是有價的,資源約束必須納入行為主體的生產預算約束。這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三是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是公眾實現自由與自尊平等的基礎。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這意味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將深化提升,公平和諧、跨區域流動、穩定未來預期將成為改革的著力點,從而構建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線保障機制。(作者系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