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黨的十八大報告,有這麼一句話:為人民提供廣闊的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作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的文化部分,提得最多的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講得最多的詞匯就是群眾的文化生活。改革開放打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封閉狀態,人們的觀念形成和社會心理都在迅速地發生變化,怎麼能讓群眾願意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怎麼能激發群眾的創作熱情和表演情緒,這都是我們值得研究的。市場經濟蓬勃的發展激發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渴望,但是急功近利的商業色彩,也使得人們對純真不帶功利色彩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強烈的期待。這些都對我們搞好基層群眾文化帶來有利的條件,也培育了一方沃土。
當今的基層群眾文化,應是一個大概念,大系統,它包含著許許多多內容和形式,而不是簡單組織個演出,舉辦個文藝匯演,大家跳跳舞唱唱歌就算了事。人們的精神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中有了更廣泛的內涵和外延,從被動式演變成主動式,再到參與式。三館免費開放政策的出台,也搭建了更廣闊的文化舞台。現在群眾的文化視野在變寬,參與的方式在變多,那就是不滿足於看別人怎麼樣,而是想自己怎麼樣。不滿足坐在電視機前去欣賞上百個頻道節目,而是想參與自己所喜歡的文化形式和載體,體現出表現自己、完善自己、陶冶自己的境界。這樣一個文化觀念的轉變,使得基層單位的領導應該更多地去考慮組織文化活動的方式。
為什麼大家願意參與,這主動性的參與包含一種渴望,那就是文化的自我表現、自我宣泄。這樣,基層領導也可以利用這一點,為群眾提供好的創作腳本,輸送輔導優秀人才,支付必要的活動資金,策劃更有新意、更有創造活力的活動,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裡所說的那樣:推動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那麼如何提供廣闊的文化舞台,這就成為我們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怎麼搭建舞台,舞台上演什麼,誰來演,誰來看,怎麼才能豐富多彩,都需要認真去研究,去大膽嘗試。
再有就是變換形式,讓文化舞台多姿多彩。現在人們的文化生活很豐富,各種愛好都應運而生。以和平區舉例,該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就很有特色。比如舉辦書法、公文處理、演講和象棋四項活動,這裡的公文處理就很新鮮,能把枯燥的公文處理演變成一種文化娛樂,本身融匯著工作和文化。后來又進行了打字、聲樂、攝影、拱豬、釣魚五項活動。這些活動特色鮮明,既有針對性,又生動活潑。從動態的發展到靜態的,從舞台上走到生活裡。
建設文化強國,要增強文化創造活力,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新觀點。我們要有人專門坐下來研究,策劃怎麼才能把文化活動舉辦得有新意、有活力,讓群眾主動參與、樂於參與。這就要立足實際狀況,摸透群眾的真正期待是什麼。雖然,每個人對文化活動的觀點理解不同,選擇活動的入手點不同,但都不能流於形式,缺乏新意,這樣就會喪失活力和生命力。還要創造一種文化氛圍,所謂文化氛圍,主要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塑造新的價值觀和道德行為准則,形成的一種鮮明且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沒有這種文化氛圍的建立,搞什麼都不會有人喜歡參加。
(作者系天津群眾藝術館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