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個“百年目標”。針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報告提出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人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實現這一目標,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不可能的。但這裡所講的速度,必須是堅持質量效益前提下的速度,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基礎上的速度。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追求科學發展前提下的速度,堅持質量、效益前提下的速度
一個時期以來,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片面追求速度、片面追求GDP的傾向。這是一種靠資源、環境、勞動力便宜、過度依賴外需的經濟發展方式。片面追求速度造成了一系列失衡。
首先是內需和外需的失衡。過度依賴外需的突出表現就是中國人生產、外國人消費,中國人儲蓄、外國人借錢,其經濟發展取決於國際經濟形勢的好壞。
其次是生產結構失衡,農業的基礎十分落后,其基礎性地位受到了嚴重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原因在於各地十分推崇工業項目,因為工業項目有利於GDP的增長,有利於稅收的增加。
最后是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發展失衡、政府職能和市場功能錯位,於是我們看到,雖然經濟在迅速發展,但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等欠賬過多,經濟增長並沒有給人民群眾帶來期望中的實惠。原因在於一定程度上把速度變成了發展的目的。
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洞察了既有經濟發展方式存在的問題,深刻指出既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中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完全正確的。然而,我們指出單純追求速度的傾向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要從根本上否定速度,並非不要發展,而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質量、效益的統一。我們需要的是堅持質量、效益前提下的速度,是符合我國經濟的特定發展階段、特定歷史任務背景下的自然增長率,即一個相對長期的中速增長階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們依然處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依然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許多問題必須通過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去解決。
■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必須通過進一步的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去解決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隻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絕不能有絲毫動搖。”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同樣強調:“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絕不能有絲毫動搖。”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的是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中實現增長。我們應當全面准確地理解這些論斷,絕不能在糾正單純追求速度的傾向時,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對保持質量效益前提下速度的不適當的忽視。
既有的經濟增長方式使我們完成了“大”的歷史使命,我們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的增長方式必須解決怎樣做“強”的問題。筆者認為做“強”的標准主要是:(1)在一些產業上可以上升到產業鏈的高端,有產業話語權﹔(2)能夠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瓶頸問題,特別是各方面的裝備問題﹔(3)能夠擺脫資源依賴,現在很多地方的發展嚴重透支資源和環境﹔(4)產業結構更為合理,第三產業有較高發展﹔(5)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
■由大到強的實質是質量、效益和速度的統一,必須有在保持質量效益前提下的一定速度
由“大”到“強”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是精細化前提下的速度,是高質量、高效益下的速度。為此,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新的發展方式要求:
首先,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實現質量、效益、速度相統一的關鍵所在。人類真正的經濟發展是靠創新形成的一個又一個產業興奮點,不是靠“膨大劑”刺激的結果。這一輪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所以遲遲難以走出,重要的原因在於缺少新的創新,缺少創新所形成的新的產業興奮點。創新不同於發明,創新必須堅持投入和產出的規律,必須有經濟價值。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創新的機制是市場經濟的機制。市場經濟之所以能推動創新,一是在於其軍備競賽式的競爭打破了一個又一個低層次的均衡,實現了更高層次的均衡,並不斷推進,永遠沒有窮盡,由此推動產業升級﹔二是在於經濟下行期特有的淘汰機制。經濟下行期具有擠出泡沫、淘汰落后、兼並重組,按照效率最大化原則重新配置資源的功能。結構調整和創新更多的發生在這個階段﹔三是市場經濟的文化有利於創新,例如其特有的冒險精神、倡導和容忍不同於傳統思維的氛圍。為了有利於創新,我們必須造就有利於創新的體制和氛圍。
其次,要尊重市場規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在市場經濟下,隻有市場承認的商品和勞務才是有效益的商品和勞務,隻有最終轉化為市場承認的商品和勞務的投資才是有效益的投資。馬克思稱此為驚險的跳躍。市場承認是檢驗質量和效益的標准,市場是堅持質量效益、速度的基本機制。基於此,我們在產業選擇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上,除了關系國民經濟命脈,規模效益顯著的重大項目,需要全國一盤棋,統籌規劃,科學布局之外,一般性產業結構調整,都應當堅持市場選擇,尊重市場規律,讓企業家去判斷和選擇。經濟學的研究千萬次地証明,企業家對於市場有著本質上不同於官員的敏感。企業家追求的是企業的成功和長遠發展,嚴格遵循著投入和產出定律的約束,而政府官員則由於任期制導致的短期行為,對速度類的政績更感興趣。尊重市場規律就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健全市場機制。目前重要的是:一是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要清晰地界定和發揮自己在市場經濟中功能,尊重基本的經濟規律。二是政府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創造一個真正的平等進入和平等競爭的環境。按照馬克思的論述,平等進入可以使利潤平均化,欲要獲得超額利潤者就必須創新。任何阻礙平等進入的因素都可以形成壟斷利潤,並阻止創新。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在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還存在著諸多阻礙平等進入,扭曲市場機制的因素。在當前,對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而言,保障平等進入比什麼都重要。
最后,要改變思維方式。要學會用市場的方式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指導工作,而不是動輒輕車熟路地回到計劃經濟的傳統,使用行政手段。過度的行政手段頗似於計劃經濟。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