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權保障
王立峰
2013年01月14日14:07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人權與發展:近代以來的歷史主題

  人權與發展是歐洲近現代史上的兩個主題。這兩個主題歷時數百年,經過一系列革命和變革的洗禮,逐漸在西方社會實現。與此同時,伴隨全球化的步伐,人權與發展也成為當今世界現代化的主要內容。當西方社會已經進入后現代時期,當非西方國家還在努力追逐現代化,后發國家如何面對人權與發展的主題,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問題。

  人權意味著自由、民主。發展意味著社會財富的積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族國家的強大。一方面,這兩個主題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另一方面,這兩個主題之間也存在矛盾和緊張關系。

  雖然自然權利理念古已有之,但人權理念的出現和勃興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世界歷史上有過兩次大的人權運動。第一次即17、18世紀的人權運動,主要發生在歐洲范圍內。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及《權利法案》的頒布、1789年法國大革命及《法國人權宣言》的頒布是標志性事件。第二次人權運動的興起是在二戰以后。納粹德國的殘酷暴行促使人類在戰后嚴肅、認真地重新面對人的尊嚴和價值問題。《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無不體現了復興后的人權運動。接踵而至的區域性人權公約的出現,世界范圍內各種人權組織的成立,都昭示著人權運動的發展。及至現在,人權逐漸成為具有全球道德號召力的價值追求。一個政治社會能否保障其公民的人權成為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重要標志,成為衡量政府正當性的重要標志。

  雖然發展古已有之,但直到近代才凸顯其在人類社會的重要性。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經濟發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晚近的現象。盡管人類已經存在了至少250萬年,但是我們所熟知的經濟發展只是在19世紀50年代前后才出現。時至今日,在全球200多個國家中,隻有二十多個國家成為發達經濟國家,全球65億人口中的三分之一還生活在貧困之中。英國工業革命是最早也是最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發展實例。時至今日,英國的發展速度已遠不如往昔,但英國社會的繁榮與穩定仍然令當今世人矚目。也正是繼英國之后,歐洲列強如法國、德國等效法英國,努力發展經濟。工業革命及其帶來的文化交流和全球貿易為后發國家提供了經濟發展的可能性,使經濟發展成為近代史上的另一個主題。

  西方經濟發展的成功,讓很多后發國家奮起追之。但是,非西方國家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成功個案寥寥。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實踐中,人權與發展之間的對話似乎很困難。一些人認為,提倡人權與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必然發生沖突。這種沖突甚至會上升成為經濟權利與政治權利、集體權利與個體權利、人權與主權的沖突。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告訴世人,人權與發展相伴而生,相伴而進。一個經濟體的發展之所以能夠持續數百年之久,其重要基礎是人權保障。同樣,沒有發展,也不會有人權的真正實現。
  人權保障是經濟發展的目的

  美國哲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到“基本物品”的概念。所謂基本物品乃是任何有理性的人所需要的一組事物。基本物品的實際內容包括權利、自由、機會、收入、財富、自尊。基本物品關注的是人人相同的普遍性需要。盡管羅爾斯提出兩個正義原則,強調第一個正義原則所包含的基本自由對於第二個原則中基本物品的要求有字典式優先,但羅爾斯指出,基本自由的優先性必須以一定社會條件和一定程度物質需要的滿足為前提,也就是說,個人自由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社會經濟條件滿足的基礎之上。因此,基本權利關乎人類的基本需求,基本需求的滿足關乎人類繁衍與福祉。

  世界人權發展的歷史也告訴我們,僅僅強調公民與政治權利是不夠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基本假設是,正義和繁榮所依賴的不是國家的管制而是平等的自由。在自由主義思想的指導下,17、18世紀的歐洲取得巨大成就,經濟增長,大幅提升了國家財富。但如大家所見,自由主義並未完全實現其預期目的,因為自由主義並不能保証社會財富以一種公正的方式分配。於是,一個形式自由和平等的社會,卻是實質不正義的社會,是一個存在嚴重階級差異的社會。19世紀歐洲的歷史表明,個人自由不僅會受到來自國家的威脅,而且還會受到來自那些在物質上處於優越地位的社會成員的威脅,即富裕階層也會運用其自由來壓縮窮人的自由。因此,國家要保障平等的自由,就要保護社會成員免受來自企業家、銀行等社會力量以及各種風險的威脅。這種平等的自由需要物質基礎,特別是給弱勢群體以物質支持,防止他們受到強勢群體的壓迫。可見,一個社會僅僅強調政治和公民權利是有缺陷的,必須在公民與政治權利之外增加社會和經濟權利。於是,國家通過積極作為來保障經濟社會權利,但這需要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公平分配財富,需要大量的資源。所以,公民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權利的實現離不開經濟的發展。

  人權保障是經濟發展的手段

  當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均強調基於人權的發展觀。不管大家對這種理念是否存在爭議,有一點共識是,經濟發展不是一個獨立的領域。一個政府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該謀求其他方面的發展。人權保障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人權保障促進經濟發展。2000年,聯合國全體191個成員國在千年首腦會議上通過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旨在將全球貧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仔細審視千年發展目標會發現,這些發展目標與社會保障權、食物權、健康權、最低生活保障權、生存權、兒童發展權、不受歧視的權利、住房權、用水和衛生設施的權利、受教育權密切相關。

  雖然不是所有的人權條目都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但是一部分人權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直接促進了經濟發展。例如,財產權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政府對財產權缺乏有效的尊重是阻礙發展中國家不能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產權不明晰,導致土地等財產的佔有者或使用者不能有效利用資源,甚至不能通過財產繼承將財產遺贈給自己的子女。在這種制度環境下,經濟發展顯然受到阻滯。再如尊重兒童的權利也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濫用童工會在身體上、心理上、道德上傷害這些孩子,甚至剝奪了他們受教育的機會。剝奪兒童受教育的機會是對經濟發展的巨大傷害。如果兒童不能上學,則推動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就大打折扣。因此,濫用童工不僅不利於經濟發展,也侵害了受教育權。

  有些人權條目雖不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這些人權的實現將會增加經濟發展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政府侵犯公民權利,社會成員就會對政府感到恐懼和不滿,就會影響政府統治的合法性。如果這種恐懼和不滿蔓延開來,就會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再如,民主參與權利有利於經濟發展。因為一方面,民主政治決定了統治者為了執政,必然要對群眾負責,按照群眾的意願做決策,也就必然尊重經濟和社會權利﹔另一方面,民主政治決定了人民必然參與政治決策,就會防止政府可能犯下影響經濟發展的重大錯誤。再者,民主政治會大大降低決策的交易成本,而且制定更為合理的經濟政策。

  在當代社會的實踐中,人權與發展的矛盾並沒有消失,但是以比較緩和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歐洲債務危機損害了人權,特別是損害了社會成員的經濟社會權利。但總的來說,人權保障體制減輕了經濟發展的負擔,促進了經濟復興,正在幫助歐洲國家走出這場危機。例如,在歐洲經濟危機的影響下,2009德國聯邦國內生產總值下降,GDP增長率為-5.1%﹔但其經濟增長率在2010、2011年回升,分別為+3.7%和+3.0%。經濟發展的歷史已經而且還將証明,在發展的主題下,人權運動不再以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人權的主題下,發展以持續健康增長的方式表現出來。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政法部)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