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讓教育研究范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轉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孫強 
2013年01月22日15:0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當前,我國正處於重要“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實踐成就和理論成果。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建設也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將得力於教育研究范式的建構及其引領。反思以往的教育研究范式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至關重要。

一、目前,學界對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還相對滯后

恩格斯說過:“正像在18世紀的法國一樣,在19世紀的德國,哲學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潰的前導。” [1]也就是說,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也是如此。哲學研究范式的轉型,也會影響,甚至成為其它學科研究范式變革的先導。因為哲學范式總是時代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進入新世紀以來,哲學界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關於范式的創新與轉換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前沿課題和熱點問題。目前,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主要有“文本考察”、“學理闡釋”、“現實引導”三種研究范式。法學界對法學研究范式的反思起於2005年,鄧正來先生在《政法論壇》2005年第1-4期連續刊載了其長達18萬余字的文章《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對中國法學中四種不同甚或存有沖突的理論模式即“權利本位論”、“法條主義”、“本土資源論”和“法律文化論”進行了“總體性”反思與批判,並提出了中國法學未來之命運的“理想圖景”。該文一經刊出,即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反響。相比之下,教育研究的范式批判還相對滯后。

因此,對教育研究范式的前提性反思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教育研究范式本質上是一種運思方式

范式(Paradigm)概念源於托馬斯·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在庫恩那裡,范式指的是科學成就。他在該書序言宣稱,我所謂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認的科學成就,他們在一段時間裡為實踐共同體提供典型的問題和解答。可見,庫恩關於范式的理解和界定還不是一種研究模式,但隨著范式一詞廣泛地被學界使用,其意義也悄然發生著改變,現在已經演變為一種研究視野、研究方法,從根本上來說,它已經成為一種思維方式。所謂教育研究范式就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視野。從本質上看,它就是一種教育研究的運思方式。

三、對三種教育研究范式的批判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有三種教育研究范式。第一、文本引証。此類研究注重引經據典,強調通過重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來批判錯誤的教育思潮,以保持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第二、以西改中。此類研究推崇西方的教育理念與實踐,不遺余力地翻譯介紹這些理論,並試圖來改造中國的教育實踐。第三、本土實踐。該派認為固然西方有很多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然而,由於教育背景不同,很難適合中國社會的土壤。因此,對於中國教育研究而言,應該立足於本土實踐與本土境脈。應該說,每一種范式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和道理。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在中國教育發展的特殊階段,三種范式的教育研究都曾發揮過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任何一種范式又都不是完全自足的,都有其合理性的限度。在此意義上,夸大任何一種范式都有可能使其超過合理性的限度,從而產生難以估量的消極影響。那樣,不但無益於中國教育現實問題的解決,相反,還會導致教育發展誤入歧途。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教育研究的不同范式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式的,而是互補整合的。對此,應該把教育研究范式看作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隻有這樣,不同范式之間才能相互為用,彼此彌補各自的不足,從而發揮出范式的最大功能。

四、新教育研究范式的特征

基於此,筆者認為,新時期教育研究的范式應該系統的、整體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不可通約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系統的發展過程,系統的各個組成要素在發展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構成了系統的整體發展。教育研究范式的發展與重構也是如此。隻有將各種不同的范式視為一個有機體,才能有效地發揮各自應有的功能,從而促使教育研究范式的整體轉型。同時,教育研究研究范式必須始終以實踐為根本,這也是各種范式之所以能形成一個系統的根本所在。在馬克思主義那裡,實踐的觀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的、首要的觀點。脫離了實踐的研究范式,或不以實踐為根本的研究范式是空洞的、抽象的。因此,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研究范式不能從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出發,必須立足於中國教育的現實實踐,從中國人的實際經驗出發,從老百姓真正的、真實的需要出發,來構建面向中國現實的教育研究范式。也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純粹的、抽象的理論爭論,使中國教育研究走向重生。馬克思曾說過:“關於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2]哲學研究如此,教育研究亦是如此。對於教育學研究對象,馬克斯·范梅南曾指出,“教育學不能從抽象的理論論文或分析系統中去尋找,而應該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尋找”,教育學存在於“極其具體的、真實的生活情境中”。[3]

因此,面向中國現實的教育研究范式,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立足於本土實踐。教育研究不能脫離了時代實踐,這是教育研究的根本,也是教育研究范式的最根本的原則,即實踐原則。在當代中國,立足於實踐,就是立足於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子系統的動態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是一個由經濟、政治、文化等子系統構成的有機體,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與其它子系統相互聯系著。教育作為社會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獨立於社會之外的“空中樓閣”,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也不是獨立於社會之外的“象牙塔”。因此,它必然與其它各個子系統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從根本上來說,教育的發展,是由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構成一個“總合力”一起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在這些因素中,經濟的因素歸根結底對教育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其它因素也會起一定作用。因此,立足於實踐就是要將教育置之於社會大系統的各類動態的社會關系之中,從這種動態的關系中研究教育。也就是要探究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關系,探究教育發展與這個“總合力”之間的關系。隻有這樣,我們立足於實踐的口號才會成為現實的運動。

其次,以馬克思主義,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是指導我們進行教育研究的指南。過分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詞匯將會使馬克思主義走向對立面。對此,恩格斯在晚年歷史唯物主義書信中,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方法。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個別詞句或許已經過時,但是其中蘊藏的理念、方法至今仍然有效。因此,進行教育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旗幟性的問題,它決定著教育研究的方向。然而,應當注意的是,面向中國現實的教育研究范式,不是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本 ,而是更要關注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並用這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教育實踐的發展。

再次,吸收外來先進教育理論。馬克思主義歷來重視吸收借鑒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列寧就曾指出,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之所以能贏得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因此,教育研究范式不能置外來先進的教育理論於不顧,必須積極地吸收、批判地加以改造。當前,西方教育研究范式也正經歷著后現代轉型,呈現出從“主義”式研究向“問題”式研究的范式轉換。教育研究主體趨向多元、研究對象趨向生活化、研究地點走向教育現場。[4]由此可見,西方教育研究范式轉型的顯著特點就是走出“書齋”,進入教育現場,關注教育中的事件,解決教育生活世界中的現實問題。所有這些都為我國教育研究范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啟示。

最后,借鑒其它學科研究方法。長期以來,教育學因缺乏富有自己特色的、壟斷性使用的研究方法,而致使其獨立性受到質疑。其實,否定即規定。沒有自己獨具的方法,未必不是長處。因為它可以借鑒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從而相互為用,促進教育學科與其它學科的共同繁榮發展。對於教育研究而言,這又不失為一種好的發展契機。

總之,面向中國現實的教育研究范式應該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它既要立足於時代實踐,又需要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還需要外來教育理論來提供養料,同時,還需要其它學科提供研究工具。質言之,教育研究范式的轉型,應該以本土實踐為本,以馬克思主義為魂,以外來教育理論為具,以其它學科方法為參。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研究范式的成功轉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4.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3][加]馬克斯·范梅南: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3.

[4]麼加利: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后現代轉換[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 問題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