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不是小問題,折射的是黨風學風,體現的是工作作風與精神狀態,是人民群眾評價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的“晴雨表”,關乎形象,關系成敗
文風不是小問題,折射的是黨風學風,體現的是工作作風與精神狀態,是人民群眾評價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的“晴雨表”,關乎形象,關系成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央提出改文風、正學風、轉作風的要求,提倡“短實新”、反對“假長空”,要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既是形式上的革新,又是黨風政風的轉變。改文風樹新風,重在端正學風、改進黨風,把“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理念落實在黨員干部的心坎裡、落實在工作和行動中。
文風是體現黨的作風、黨的形象的“一面鏡子”
文風是“一面鏡子”,看文風就知道有什麼作風。以理論文章為例,有些文章大段抄錄文件,一味堆砌概念,顯得空泛迂闊﹔有的片面追求辭藻華麗,刻意講求排比、對仗,導致詞不達義﹔有的寫法近乎程式化,被人們揶揄為“穿靴戴帽”,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談的是現實問題,卻不著邊際。空話套話多,篇幅過長,難以卒讀。讀者一看,就知道作者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沒有嚴肅認真的治學精神,腹中空空、言之無物。黨政機關中文風問題,同樣亟待改進。一些機關文件和領導干部講話成為官樣文章,帶有較明顯的八股文風:或者是行文格式、框架結構幾乎固定化,文字表述陳陳相因﹔或者內容上面面俱到,寫得四平八穩,導致要點、重點被淡化﹔或者是除了統計數據等少數細節外,甲地的工作報告與乙地的工作報告大體雷同,換一個標題一樣可以用。這樣的文風,老百姓一看就明白有關部門作風不實、學風不正,要麼是思想保守、能力不足,要麼是避重就輕、故意推諉,自然不能信服。
話長因為氣短、話空因為氣虛,歸根到底是缺少實干的精神。文風不正直接影響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既損害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也降低黨的威信,使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親和力、影響力。我們必須大力提倡優良的文風,讓群眾願意看、願意聽,看得懂、聽得進。如果對這種沉?痼疾不下猛藥、不動手術,就會危害黨的肌體。
“改文風”不僅是“改文字”,更是“改作風”
文風不實,對於理論工作者來說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風不正,主要表現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坐不住冷板凳,不重視打好基礎,做研究不求甚解,缺乏問題意識、創新意識,一心想走捷徑,一味追求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追求轟動效應。這樣寫出的東西,自然不得要領,缺乏思想性、學術性﹔研究不深入、思路不清晰,也就不能深入淺出,必然是東拉西扯、空話連篇,文字干癟冗長,缺乏可讀性。現在研究條件和環境越來越好,國家投入的經費逐年增加,但成果數量與質量不成正比,注水式、低水平重復性的研究較多。
文風不實,根源是作風不正。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以講話落實講話,必然導致文件多、會議多、講話多。公文規范化是必要的,但流於僵化則不可取,容易滋長疏於思考與創新、依樣畫葫蘆的陋習。久而久之,便會形成隻注重程序與行文是否規范、忽視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風氣。有些領導干部脫了稿子便很難表述,講稿大多由別人代筆,開會就是念稿子﹔平時既不重視學習,也不重視到基層搞調研,講話缺乏針對性,空洞拖沓信馬由?,以致聽者很難提起精神,會議開完了,能夠讓人記住的話少之又少。凡此種種,都是務虛不務實,屬於搞形式、走過場,有損黨和政府形象,雖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但效果甚微,不利於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為害不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