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研究生教育招生人數達到59.0萬人,在學研究生172.0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和全國普通高中分別招生688.8萬人、761.0萬人和844.6萬人。
透過公報數據可以看出,2012年,作為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的承上啟下之年,在義務教育進一步普及和改革深化的同時,高等教育做到穩定數量、提高質量,各項教育事業取得新的進展。
教育普及程度是教育資源供給和人力資源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2012年9月,全國所有省級行政區和縣級行政單位全部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國家驗收,人口覆蓋率達10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1.08%,這在教育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教育規模只是一方面,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是要實現教育數量、結構、質量、公平的協調發展。而教育發展,關鍵看改革。改革的落實,在於頂層設計。
2012年,我國教育投入創下新高,預計全國財政性教育支出將超過2萬億元,首次實現佔國內生產總值4%以上的目標,這相當於2012年我國有近五分之一的公共財政收入投入到教育。4%只是一個數字,但4%的如期實現,意味著孩子們能夠坐上安全的校車,孩子們的校舍能夠更牢固更現代,更多的孩子不再因困失學……在歷史性教育投入的背后,正體現了頂層設計的宏偉藍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牛肉丸”、“雞腿”、“鴨翅根”……安徽省金寨縣梅山中心學校的學生們發現,自己每天的午飯中多了一道“加餐”。受惠於國家營養午餐計劃,金寨縣自2012年起,在有供餐條件的農村學校實行午餐加餐制,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每人每天3元的營養膳食補助全部用於在學生的自費午餐外增加蔬菜、肉類等免費菜品的供應,確保學生吃上更豐富的午餐。
從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到建立覆蓋各個學段的困難學生國家資助體系﹔從著手促進學前教育,到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教育投入的有力支持下,2012年的教育事業更加突出民生導向。教育督導走上法制化軌道,校車安全有了法律基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有了時間表,農村學生可以免費接受中職教育……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投入和惠民政策的實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也彰顯了黨和政府濃郁的民生情懷。
教育是強國之本,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意義深遠。從目前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離不開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邁向新台階,教育改革發展也進入攻堅階段。我國承載著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事業,並且滿足了億萬適齡人群“有學上”的需求,但是,在區域和學校之間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在培養高素質勞動力競爭中,我國與世界教育先進國家仍有不小差距。4%是一個裡程碑,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要實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還需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細化目標,動態調整,確保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