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城市與農村爭地 呼喚土地集約利用
我們的土地怎麼了?
作為一位知名作家,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池莉卻將注意力放在了土地上。
2012年,池莉走訪了十幾個城市、26個村庄,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
“其中20個是國內的村庄,6個是國外的村庄。”池莉說,看到的景象讓人意外,更讓人擔心。
與文學作品中描述的一望無際的庄稼地不同,池莉看到的農田都是一小塊、一小塊零散土地。她很困惑,記憶中成片的農田到哪裡去了?
“我在英國、加拿大、新西蘭、南非都看到大片的土地。”池莉說。
在城鎮化加速的中國,土地使用的矛盾正在加劇。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提供的數字顯示,每年國土部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大概隻有600萬畝,但是,地方政府報上來的建設用地的規劃總和卻在1000萬畝以上。
城市與農村對土地使用的矛盾正在加劇。當進入城市的人口一天天增多,對土地的需求就在一天天加大。不可避免,越來越多的農村土地成為城市用地。18億畝耕地是國家規定的紅線,在此之外的用地隻會越來越緊張。
不過,事情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看到的矛盾更大。”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說,按照慣常的理解,城鎮化的推進有利於節約土地。但在我國的實踐中,城鎮化推進,城市用地大量增加,可沒想到的是農村用地也在擴大。農村和城市,兩頭都在爭搶土地。
不僅如此,在已經確定用途的土地中,閑置、浪費的情況屢見不鮮。
據董祚繼介紹,我國現在40%∼50%的工業用地都是粗放型的使用管理。
這個判斷與多位學者相同。地方政府為了更好地招商引資,往往在土地供應中拿出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工業生產,而這些工業用地的價格非常低廉。低廉的價格又導致企業對土地使用的浪費。
“農村用地也是粗放型的。”蔡繼明說,現在農村建設用地有17萬平方公裡,但大量的建設用地是粗放的、浪費的,是閑置在那裡的,稍微把這些舊村整治一下,改造一下,合並一下,就能夠節省出大量的土地。
在池莉的觀察中,盡管土地在分散化,但並沒有珍貴起來。“很多農民不種糧,只是種菜,大量使用農藥、化肥。”
作為專業的土地規劃專家,董祚繼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要集約用地。
“節省建設用地是不困難的,方法就是城鎮化。”蔡繼明告訴記者,城鎮化是節省耕地的,關鍵要看怎麼做。能不能讓偏遠地方的人來交換建設用地的指標,在其所有的土地恢復成耕地之后,讓他拿到建設用地指標,與城市周邊的農民進行交換。城市周邊的農民土地有升值的空間,但是沒有建設用地的指標,他們交換完了之后就直接用於房地產開發,而不是征收為國有。比如有的地方搞宅基地換住房,就是集約利用土地的好方法。
這樣節約出來的土地可以恢復成耕地,而大片的耕地交給少數人生產經營,恰好就是規模化、標准化生產的要求。“農業的現代化正是需要這樣。”蔡繼明說。
在蔡繼明看來,如果這個制度能夠完善起來,用地的矛盾也就解決了。
“規模化、標准化生產需要土地的流轉。”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中心主任許為鋼說。
實際上,這樣的探索已經在我國多個地方開展。
據許為鋼介紹,河南省全省土地流轉已經達到2090萬畝,佔土地承包面積的21.8%。
“現在土地流轉主要有出租、互換、入股、轉讓4種形式,前3種是目前的最主要形式。”許為剛說,現在要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未來這必然會成為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
在許為鋼看來,要成功實現這種轉讓,就需要制定一個辦法,限定出讓人的轉讓條件,約束受讓人,保証土地使用不出問題。同時,要形成對農民較多額度的補償。比如能否為農民代繳若干年的養老、醫療保險,讓他們有資格申請城市的保障房等。
(北京3月6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