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15年的5次改革。 新華社記者 孟麗靜 編制
距離兩會結束不到十天,公眾期盼已久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塵埃落定”。中國成品油價格進一步與市場供求接軌,同時拉開了新一屆政府提速能源產品定價機制改革的大幕。
“本屆政府上任伊始就推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表明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決心,這一舉動確定了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史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6日宣布,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挂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並對挂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進行調整。
這一舉措被普遍認為是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向市場化邁進的“一大步”,不僅可以避免油價調整不及時和“人為平均”的現象,還由於調整后的機制調價更頻繁,可能會大幅減少投機行為。
“市場價格波動有利有弊,正常的波動能反映供求變化,但過度頻繁的波動對企業和消費者不利,中國在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中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更容易讓市場接受。”史丹說。
史丹說,由於市場機制尚不健全,中國目前還不能立即實現資源產品完全靠市場定價,“但是政府正逐步放鬆控制,更多地發揮市場效能,這是個趨勢”。
從階梯電價改革到電煤價格並軌,過去一年中國能源領域改革初現進展。一些專家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進價格改革,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CPI漲幅控制目標的設定也為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預留空間,今年煤、電、油、氣、水等多個能源領域的改革有望加速。
“國內能源產品在生產、運輸、環保等方面長期以來積累了許多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朱俊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價格在資源配置中的失效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轉變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傳統增長模式,價格改革亟須進一步推進。
朱俊生說,以火電行業為例,以前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等問題,現在是霧霾天氣,從環保角度看,價格杠杆對促進節能減排的作用不可或缺。
近期的機構改革動向和高層表態也透露新一屆政府對能源行業統籌管理的長遠考慮。中國國家能源局、中國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職能整合,重組國家能源局。原電監會主席吳新雄26日被任命為國家能源局局長,被寄予全面推進能源改革的期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7日在記者會上說,“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要注意發揮財政、金融、價格改革的杠杆作用”,表明了政府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決心。(記者 郭信峰 柳新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