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行為是人類社會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到了現代,由於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活動方式的多樣化,活動影響的加深,浪費問題也越來越復雜起來。與此相應,現代社會形成了新的節約意識和效益觀念,也產生了新的浪費問題。浪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每一個要求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地區、部門、單位、以至家庭和個人,都無法回避,或是受其危害影響發展緩慢,或是減少、解決和預防浪費問題,人盡其力,物盡其用,走在時代的前面。
我國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這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走中國式的節約之路,先要解決不節約的問題,這就要研究、治理和解決浪費問題。因此,思考和探討浪費現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浪費的現象與本質,顯然是非常必要的。
一、浪費現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浪費是對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環境等無益的消耗。對浪費現象要進行系統分析。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對浪費現象進行分類,可以看到浪費現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提到浪費,人們往往注意經濟領域、生產領域、物質方面的浪費,這當然不無道理,但這是片面的。浪費現象從物質到精神,從有形到無形,從宏觀到微觀,從社會活動到家庭生活,從國內到國外,都廣泛存在。長流水、長明燈、跑冒滴漏是浪費,公款吃喝旅游、過度包裝、文山會海、重復建設、決策失誤同樣是浪費,許多無形浪費更為嚴重。浪費並非中國的專利,節約也是世界性的話題,國外也存在各種不同的浪費問題。
按浪費現象可能產生和存在的領域,可以對浪費現象做如下分類:生產領域中的浪費和非生產領域的浪費。如經濟領域中的浪費主要屬於生產領域方面,在此基礎上,可以分別對每一方面作進一步的劃分,如經濟領域中可分為工業、農業、建筑、交通、商業、金融等方面。還可以做深入的劃分,如對經濟領域中工業方面的浪費可以按不同工業部門,不同所有制結構,不同生產規模,不同技術類型等分別分類,找出各自的浪費表現。還可以按生產領域、流通領域、消費領域來劃分。非生產領域中的浪費可以有政治、軍事、教育、科學、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浪費。科學領域的浪費則包括自然科學中和社會科學中的浪費。
按浪費行為的對象,可以把浪費行為分類為人力浪費、物力浪費、財力浪費、信息浪費、時間浪費、空間浪費和環境浪費。同按行為領域的劃分一樣,這裡的各種浪費還可以做進一步的劃分。如人力浪費中可以分為體力浪費、智力浪費、積極性的浪費和創造力的浪費。也可以按人的職業、年齡等分類,還可以按人的教育、培養、使用方面分類,找出可能存在的浪費問題。再如信息方面可以分為信息渠道方面的浪費,信息內容的浪費,信息獲得過程中的浪費。進一步,信息過程的浪費可以表現在信息的獲取、傳輸、加工、存貯、處理、提取、利用等各個過程和方面。
按浪費行為原因,可以把浪費行為分為主要由客觀原因所造成的浪費和主要由主觀原因所造成的浪費。客觀原因造成的浪費可以是客觀世界復雜性造成的浪費,體制和制度的弊病下的浪費,文化傳統中的浪費,管理水平低的浪費,科學技術落后的浪費。從行為者的主觀條件加以分析,所造成的浪費是指道德品質和思想意識方面問題引起的浪費,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問題引起的浪費,科學技術和操作水平低下導致的浪費,管理能力不強產生的浪費。即使是由於行為者主觀原因所造成的浪費,行為者的主觀上又有自覺和不自覺,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區別。在我國,許多漫不經心的浪費、無形的浪費,造成的損失也是很驚人的。由於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准不同,有的人很難從他人、社會以至人類的視角看問題,在一定條件下極易做出損公肥私的行為,可以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給社會造成浪費,如人們常說的花公家的錢不心疼,用公款公物大手大腳。
按浪費行為的危害后果,可以對浪費進行分類。按浪費造成的損失程度,有重大的、嚴重的、一般的損失。例如重大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后果往往是不堪設想的。按損失的方式,有直接浪費損失和間接浪費損失,某造紙廠生產獲得利潤幾十萬元,但產生的污水沒有處理好,對河流的污染造成幾百萬元的損失,這是間接損失。從時間上看,有長期的、中期的、短期的浪費,有現在的、過去的,未來的浪費。從空間范圍看,有全局性和局部性的浪費。從浪費的結果看,有一次性浪費、二次性消費及多次性浪費。每種浪費行為產生的結果都不可能是單一的,而是多重的,可能同時是對人、財、物、信息、環境、時間、空間的浪費。實際上,它們不過是一定浪費行為結果的不同表現形式。各種浪費都可用資金浪費計算,人才的浪費同時就是物質、資金、環境等的浪費,而所有的浪費又都與時間的浪費有關。
二、浪費現象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浪費問題具有普遍性。一方面,是指浪費問題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各項活動之中,在物質、能量、信息方面都會出現浪費,在生產、流通、消費領域都會出現浪費。另一方面,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可能出現浪費。例如,物質方面,從研究、試制、生產、流通、銷售、使用、廢品處理過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出現浪費。再如信息方面,信息的產生、收集、加工、轉換、存貯、提取、傳遞、應用,每一過程都可能出現浪費。
從時間的發展上看,浪費也是始終存在的。我們可以看到同一事物隨時間的發展變化,在人類歷史上不同時期都會有各種浪費問題。所以要研究歷史上的浪費現象,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治理現在的浪費,預防未來的浪費。從空間的范圍看,浪費也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社會制度中,不同的國家、民族、地區、單位都存在各種各樣的浪費。不管怎樣先進,總有各種不同程度的浪費存在。如果說沒有浪費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發現浪費,或者是我們所持的判斷標准不夠嚴格。
浪費的表現形式也是極其復雜的。其一,浪費的主要表現形式各有其特點,不同工業部門的企業浪費表現也不完全相同。正因為如此,所以各行各業,各種不同的企事業都可以找出本行業、本單位浪費的特點。就是一個企業內部,不同車間、科室、班組、個人的浪費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研究浪費問題,既要找出其共同規律、特點,又要發現其特殊性,這樣才有利於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其二,在局部與全局、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上,由於現代科技、經濟、社會與環境必須協調發展,許多事情從局部、從單項指標評價是可行的、有利的,但從全局或綜合指標衡量卻是不可行的,甚至是有害的。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是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各因素,產、供、銷各環節,工廠、車間、班組各層次的有機結合。一個企業浪費的多少,不能根據某一方面浪費的大小來決定,而應當從企業整體來做全面的綜合評價。
其三,任何一種浪費,都有其產生、存在和發展變化的過程。有許多種浪費現象得到了治理和解決已不復存在,但也有許多新的浪費現象又不斷產生。我們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浪費現象,有些是過去所產生的,如歷史上遺留下來或舊體制下所形成的﹔有些浪費是過去所沒有的而現在新產生的,這可能是由於我們主觀方面的種種失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不適應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所導致產生的。
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和復雜性,使我們看到浪費的嚴重性和解決浪費問題的艱巨性。
三、浪費的現象與本質
浪費現象是浪費問題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浪費的本質的外部表現。而浪費的本質是指浪費的根本性質,是構成浪費的各種必要要素的內在聯系。浪費的本質包括浪費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規律性,以及這些必然性和規律性的綜合。要深刻認識浪費問題,就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第一,浪費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東西,是浪費本質多方面的具體表現。而浪費本質則是同類浪費現象中一般的共同的東西,浪費現象在不同的空間、時間中以各種不同形式存在,千變萬化,數不勝數。但是這些浪費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它們都是對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的無益的消耗。所以,總體看來,現象比本質紛雜、多樣,本質比現象普遍、深刻。
第二,浪費現象是不斷變化的,有較大的流動性。而浪費本質則是相對穩定的。某種浪費的本質在該種浪費的根本原因未得到解決之前是穩定不變的,但是,在事物本質不變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浪費現象卻可能經常變化,不斷地改變著形態。例如,關於重復引進問題,我國曾出現過電視機、電冰箱生產線的重復引進現象,在此之后,又出現吸塵器、化妝品等多種重復引進現象。往往禁止了這種,又出現了那種,屢禁不止,防不勝防。再如用公款購買個人消費品問題,不准許買家用電器,就買沙發毛毯,大件不許可買,就買毛巾日用品,總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由此可見,如果不找出解決浪費本質方面的問題,就難以減少和解決多種多樣的浪費現象。
第三,浪費現象是表面的、外露的,因而易於為人們所看到和發現,對浪費表現形式的分析也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而浪費本質則深藏於浪費現象之后,是看不見、摸不到的,隻有靠科學研究、科學認識才能把握,因此,同探討浪費現象相比,對浪費原因的分析要困難得多。
浪費現象同浪費本質又是互相聯系的。在任何浪費中都客觀地、普遍地存在著現象和本質兩個方面。本質決定現象,而且總是通過一定的現象表現自己的存在。每一浪費現象又總是從特定的方面表現浪費的本質。浪費現象的存在和發展,歸根到底是依賴了浪費本質的,浪費現象的根本解決,也最終取決於對浪費本質的研究,對浪費原因和規律性的研究。
浪費問題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是一個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決的難題,嚴重影響著我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視,大量觸目驚心的事實無可辯駁地表明,我國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如果把浪費比喻為一種病,它就像感冒病,它已是常見病、多發病、流行病、傳染病,浪費幾乎成為我國目前一大社會公害。
對於這種錯綜復雜、相互聯系的浪費現象,需要應用系統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進步,治理和解決浪費問題,從浪費走向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