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哲學大眾化的當代價值
2013年04月02日13:57   來源:遼寧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哲學不僅是“思想之哲思”,而且是“現實之哲思”。哲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走向了一條大眾化、通俗化的道路,就像普照大地的陽光一樣照亮了人類的現實生活。從古希臘智者學派的演繹和對話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從先秦哲學的寓理於事到新儒家的詮釋融通,從《白話書信》和《大眾哲學》的先河之作到《實踐論》和《矛盾論》的學術經典,無不在引領大眾探求智慧,尋找安身立命之本。然而,面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沖擊,哲學在現實生活中似乎逐步被人們淡化和遺忘。與其他學科強烈的“入世”取向相比,哲學似乎是選擇了一條自我隱退的道路,變得神秘化和玄妙化,被置於思想結構的金字塔尖。生活對哲學的呼喚和哲學對生活的疏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新世紀的哲學正在重新調整自己的研究范式,有意識地將哲學理性的定位下移,超越純粹理性思辨,向現實世界回歸。哲學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前沿,思想領域的靈魂,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學回歸到現實世界中為人類服務,既是人類的需要也是哲學發展的需要。因此,哲學大眾化首先應走出 “書齋裡的學問”和“純粹思辨的理論”,從“理性世界”回歸“現實世界”,直面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聚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將哲學的基本理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在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活領域中發揮作用。

  哲學大眾化在於關注現實世界

  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的活的靈魂。 ”哲學要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和社會功能,就必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緊扣時代的脈搏﹔必須與人民群眾共命運,關注人民大眾最關心的問題。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不少哲學理論研究者致力於“精致科學的構造”,沉迷於那種形式主義的 “學術性訴求”﹔注重對哲學理論的理性思辨和系統建構,缺少對“生活世界”中人的現實生存問題的關注,導致哲學越來越經院化、小眾化、邊緣化。有的研究者醉心於純粹思辨,隨意生造概念,使生動鮮活的東西抽象化﹔有的研究者過分咬文嚼字,拘泥於細枝末節,最終落得同“一個針尖上究竟站多少天使”之類命題相似的結局﹔一些問題看起來爭論得很熱鬧,但只是在極小的圈子內自我循環,充其量不過是“沙龍裡的風暴”和書齋裡供少數理論家們把玩、欣賞的古董。

  這樣的哲學勢必將廣大人民群眾拒之門外,逐漸形成了一種普通群眾不懂哲學、青年學生不愛哲學、哲學工作者不關心哲學的奇怪現象。這樣的哲學勢必與現實世界嚴重脫節,精品力作不多,低水平重復研究大量存在,在分析和處理重大社會現實問題面前,有時陷入“失語”的窘境。這樣的哲學勢必造成“哲學無用論”漫延,越來越多的人對哲學所提供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缺乏理解和把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嚴重的信仰危機。因此,要克服“哲學無用論”的思想,廣大哲學工作者應該全面關注現實世界,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問題、以黨和人民正在關注的事情為研究重點,積極反思時代變化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不斷証明哲學作為科學的認識工具和思想方法的功能﹔應該深度介入現實世界,關注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關注民生疾苦特別是關注弱勢群體“現實世界”的生存狀態和利益訴求,抓住人心、贏得群眾,使人民群眾更加相信哲學、信賴哲學、信仰哲學,重塑哲學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哲學大眾化在於認識現實世界

  康德指出:“人類理性總不會滿足於眼前的事實或經驗,它的本性就是追根求底,探討現象背后的本質和真理。 ”哲學作為人的“智慧之學”,其目的就是揭示宇宙的奧秘和客觀真理,認識現實世界。所謂揭示真理,不是說僅僅向哲學家們揭示真理,而是向許多人,包括向普通民眾揭示真理。但由於哲學理論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專業性,這就造成了主要以黨政機關、學術研究機構等特定群體掌握哲學理論,並且形成了這些特定群體間交流的語言規范。絕大多數哲學作品都是以專著、論文或教材的形式寫成的,其中包含專業性很強的標題,大段的邏輯推論和復雜的証明,以及從歷史或現實材料中選取的論據。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相對抽象而晦澀,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哲學與普通群眾間的距離。

  黨十八大報告在吹響“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號角的同時,也為創造新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形態指明了方向。廣大哲學工作者要不斷創新哲學理論,用辯証和發展的觀點看待中國實際,認真研究人類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及時獲得新鮮的民間觀點和民間課題,從哲學層面給予回答和引導,引起人民群眾在心理上的“共鳴”,努力成為人民群眾認識世界的自覺思想武器﹔要不斷創新哲學形式,借助人民群眾所熟悉的諺語、俗語、寓言、神話故事和民間成語深入淺出地闡明深邃的哲理,把深奧的理論通俗化,把枯燥的原理趣味化,使群眾接受和學習哲學成為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自覺過程﹔要不斷創新哲學語言,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哲學“說中國話”,選擇和創造出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哲學學科水准的哲學概念和范疇系統,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群眾聽得懂的道理,為認識現實世界提供正確的理論先導。

  哲學大眾化在於改造現實世界

  艾思奇指出:“哲學的主要任務是要能夠真正解決人類生活事實上的問題,要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才足以証明它是事實上的真理。 ”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這決定了它的任務是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在正確認識世界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方法來改造世界,為人類造福。中國共產黨在9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始終堅持用哲學理論武裝大眾,改造現實世界,創造了諸多人間奇跡。一本《大眾哲學》,以平凡的真理和朴實無華的文字向無數讀者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走向大眾的先河﹔一句“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鼓舞多少仁人志士勇敢而堅決地進行武裝斗爭,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一句“發展是硬道理”的認識,引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改革開放的奇跡。

  我們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也面臨著發展中提出的新問題。要解決這些新問題,沒有思想觀念的解放顯然不行。思想觀念的解放,說到底就是哲學思想的解放。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廣大哲學工作者要不斷解放思想,增強改造世界的理論能力,與時俱進地加強學科體系建設,積極開展跨學科的科際整合,搞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融會貫通,全面提高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努力構建體現國際學術前沿、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學科體系﹔要不斷解放思想,增強改造世界的認識能力,積極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提高將現實問題提升為哲學問題的能力,增加用哲學理論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把“思想之哲思”與“現實之哲思”很好地統一起來﹔要不斷解放思想,增強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賦予哲學鮮明的實踐特色,自覺地運用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使 “批判的武器”進入“武器的批判”,實現哲學理論和社會實踐之間的良性互動。

  □牟 岱/張 岩(作者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

(責編:趙晶、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