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手書杜甫《登岳陽樓》詩屏
岳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曾經吸引過眾多偉人和名人登樓吟詠。毛澤東主席曾多次到岳陽,幾度登岳陽樓,與岳陽樓結下了一段緣。
毛澤東在延安回憶“游覽了洞庭湖濱的岳陽樓”
關於毛澤東游覽岳陽樓的問題,在岳陽民間流傳和報刊雜志上見諸文章的不少,但有真憑實據的材料並不多。據說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習期間來岳陽作社會調查時,游覽了岳陽樓。當時毛澤東讀書刻苦,同時也很講究學習方法,反對關起門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主張向社會學習,讀“無字之書”。他在《講堂錄》中寫道:“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知天下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而已”。有一天,他從一份舊《民報》上讀到一則報道,說的是兩名學生周游全國,到達西康的打箭爐(今四川康定),遂激發了效法那兩位學生的念頭。但他沒有錢,便先從湖南省內開始,曾兩次游歷了湖南好幾個縣。一次是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他約肖子升為伴,從長沙出發,徒步漫游,經寧鄉、安化、益陽到沅江。正值洞庭湖漲大水,沅江縣城的街道都淹了不能繼續前行,於是乘船回到長沙,行程900余裡。另一次是1918年春三、四月間,他和蔡和森一道,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到湘陰、岳陽、平江、瀏陽幾縣,歷時20天,沿途進行社會調查。據劉漢民《詩人毛澤東》記載:毛澤東、蔡和森游歷到岳陽,登了岳陽樓。他們在岳陽樓內朗誦杜甫的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游”,縱覽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吟誦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又傳《題岳陽樓聯》:“八百裡洞庭誰在眼?五千年歷史再從頭!”為毛澤東在大革命時期登岳陽樓時所撰。據查中共黨史資料,毛澤東在1920年、1921年曾三到岳陽。但是,毛澤東是否上過岳陽樓,此聯為毛澤東何時所撰,都無確証。上世紀60年代初,岳陽樓公園負責人陳憶吾、殷本崇具信詢問毛澤東,毛澤東通過中共中央辦公廳轉來的答復是:“此事印象不深了。”關於此聯的作者,另一說為湖南益陽的革命烈士夏曦,其說法來源為夏勝千。1986年第3期《湖南黨史通訊》刊發了一組詩聯,其中有一副對聯曰:“八百裡洞庭誰在眼?五千年歷史再從頭!”作者夏曦。文中注釋寫道:“此對聯是夏曦在大革命時與同事和摯友蔣兆驤、薛仕堪等游岳陽樓時所作,並由蔣、薛兩人口授給夏勝千同志的。因為他們的奮斗目標是要推翻五千年剝削階級的統治,開創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紀元,題詞(聯)反映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志向。”文中還署名由夏勝千、劉長鬆、胡杰夫整理。后來,夏勝千在《我黨早期革命活動家夏曦的對聯》(載《對聯》1987年第4期)一文中稱:夏曦擔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期間,曾偕同中共湖南省委委員薛仁堪和擔任湖南人民外交后援會會長的蔣兆驤等人赴岳陽一帶進行革命活動。一次登上岳陽樓后,看到前人寫的對聯,一時興起,當場口佔一聯雲:“八百裡洞庭誰在眼?五千年歷史再從頭!”可謂豪氣萬丈、筆力萬鈞,意境深遠,不失為眾多題岳陽樓對聯中的上乘之作。
毛澤東在新民主革命時期六到岳陽,《岳陽市志》、《中共岳陽市地方史》等地方文獻已予記載。至於說他登過岳陽樓沒有?我們根據左漠野1937年7月在延安毛澤東住所與毛主席的談話能夠作出肯定的回答:毛澤東登過岳陽樓。左漠野,1913年生,原名鐵錚,湖南岳陽市湘陰縣左家?人。1935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新中華報》編輯、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新華日報》華北版編委、新華通訊社總社對“蔣管區”廣播部主任。建國后,歷任中央廣播事業局編委兼國際廣播部主任、副局長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長。他在《回憶毛主席二三事》一文中寫道:“我隨同毛主席到了他的住所,是一棟比較寬敞的民房。談話的地方就是主席辦公室兼書房。……主席問我是湖南哪一縣人?我說是岳陽。主席以贊美的口吻說道:啊,岳陽是一個好地方。我在大革命的時候去武漢,經過岳陽,我去游覽了洞庭湖濱的岳陽樓。你們岳陽有名,同岳陽樓很有關系。因為范仲淹寫過一篇傳頌千古的《岳陽樓記》。主席問我背誦過《岳陽樓記》沒有?我說:小時候讀過,現在還記得一些。主席又問:岳陽樓上的幾塊木刻的《岳陽樓記》現在還在嗎?我說還在。主席特別贊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兩句,認為‘先憂后樂’的思想,較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提法,境界更高了。主席從《岳陽樓記》談到延安鐘鼓樓上的書有‘范韓舊治’的四字橫匾……”從毛主席接見左漠野的談話証實毛澤東在大革命中的確“游覽了洞庭湖濱的岳陽樓”,並念念不忘岳陽樓的有關人和事。
毛澤東轉請郭沫若為岳陽樓題匾
匾額本是中國古建筑的一種門飾,也是一種書法的載體。作為千古名勝的岳陽樓匾,大都出自社會名流和書法名家之手。從岳陽樓匾的歷史來看,清代以前岳陽樓匾出自誰之手,已無法考証。自清至今,已知有汪濤、程春海、蔣介石、何鍵、郭沫若等5人為岳陽樓題過匾。現在岳陽樓懸挂的“岳陽樓”匾,就是郭沫若題寫的。1961年3月整修岳陽樓時,不少群眾認為何鍵是屠殺工農的劊子手,盡管曾任過湖南省政府主席也不配為岳陽樓題匾,強烈要求更換。但由誰來書寫呢?想來想去,很多人都想到了毛澤東。他既是國家領導人,又是書法大家,題過很多著名大學的校牌、報頭字等。3月16日,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陳賡大將在北京逝世。其胞弟陳憶吾時任岳陽縣文化館長兼岳陽樓管理所長,准備赴京參加追悼會。中共岳陽縣委、縣人民政府遂托他請陳賡夫人傅涯,送信向毛澤東主席求字。毛主席看后覺得岳陽樓是文物古跡,還是請考古學家郭沫若寫好。於是將信轉給了郭沫若。郭沫若高興地接受了這一任務,經過精心構思,橫書了兩幅“岳陽樓”三個字,皆未落款。但在自己滿意的字上圈了一圈,供制匾時選擇參考。隨即用信封封好,由中央辦公廳寄來岳陽。縣委、縣政府立即請人制成匾額,匾高1.14米,寬4.75米,為黑地貼金字,筆法雄健瀟洒,布局嚴謹凝重,懸挂在三樓正面斗拱上,使名樓更加流光溢彩,其岳陽樓匾的手跡,現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館。另外,陳憶吾因沒有得到毛澤東的墨寶深表遺憾,在1962年修建懷甫亭時,又寫信去請毛澤東題“懷甫亭”匾,后被毛澤東轉給朱德委員長為懷甫亭題了匾。
毛澤東手書杜甫《登岳陽樓》詩屏嵌挂在岳陽樓上
1985年5月,岳陽樓大修后將毛澤東手書杜甫《登岳陽樓》詩屏裝嵌在岳陽樓三樓正面壁間,替代了岳陽樓大修之前的正殿供的呂洞賓塑像。關於毛澤東手書的杜甫詩《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是從中央檔案館編的《毛澤東同志手書古詩詞選》中發現的。那麼,毛澤東書於何時何地呢?據文萬佐、王毅撰《毛主席手書〈登岳陽樓〉》記載:1964年7月18日,毛主席視察湖南回北京,專列快到岳陽時,毛主席問隨行的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前面是什麼車站?張平化回答:岳陽車站,岳陽現屬湘潭專區管轄。毛主席沉吟片刻,憶及往事談了一些岳陽自古為府州郡治的歷史情況。當車在岳陽火車站停車時,毛主席了解當地工農業生產情況后,與張平化談到湖南、岳陽的歷史行政區域歸屬問題時說:“湘潭專區規模太大,宜適當劃小,以便加強領導和管理。”毛主席還對陪同人員和當地同志談及岳陽的史事、人物、人文故事。談到岳陽樓的故事時,他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杜甫《登岳陽樓》一詩,順手揮筆書寫了這首詩。原詩第六句是“老病有孤舟”,毛主席卻書寫成“老去有孤舟”,改動了一個字,也許是筆誤,也許是有意為之。而另據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過的同志分析,該詩是在1976年春夏之間書寫的。究竟寫於何時何地,有待今后作深入的研究。
(作者單位:湖南岳陽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