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重大的使命 壯闊的征程———論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
海南日報編輯部
2013年05月09日14:45   來源:海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善弈者謀勢”,歷史大棋局中的一步落子,隻有跨越時空維度,方能看出弈棋者的高瞻遠矚。

1987年6月12日,小平同志在會見外賓時,極富遠見、滿懷期望地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一年后,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南從此走在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踏上了中央寄予的追趕國內外經濟發達地區的新征程。

25年實干苦干、大打基礎,25年勇於創新、與時俱進,25年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瓊島兒女以優異的成績擦亮了“中國最大經濟特區”這塊金字招牌。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海南時,重溫小平同志的夙願,重提“中國最大經濟特區”,要求海南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寄寓著黨中央對經濟特區再創輝煌的殷切期待,也賦予了海南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

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又一段波瀾壯闊的“海南征程”正在開啟……

海南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天然的聯系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歷經艱辛探索而逐步開辟出來的,是一條實現中國繁榮富強和中國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確道路。

海南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天然的聯系。

海南經濟特區的創立,本身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興辦海南經濟特區是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按照小平同志的構想,要在海南創辦一個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實行比其他經濟特區還要“特”的政策,縮小與東南亞發達國家和台灣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小平同志從更加高遠而廣闊的視角來期待海南經濟特區的成功。他要用海南迅速發展起來的成功經驗和實踐,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來顯示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政策的強大生命力。

(三)海南經濟特區的探索與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了鮮活的內容,豐富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海南率先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率先推行“先上車后買票”的企業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率先實行落地簽証﹔博鰲成為我國境內第一個定期定址的國際性會議地址﹔以下放行政管理權為重點的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改革,使各市縣競相發展、活力迸發﹔金磚國家領導人三亞峰會、中非合作圓桌會議、高爾夫世界杯賽等一批重要外交外事和會展賽事活動成功舉辦……海南改革開放的歷程,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怎樣走科學發展道路?在生態資源豐富而脆弱的地區怎樣走科學發展道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這兩個重大課題,海南經歷了艱難的探索,走過彎路,有過挫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建省辦經濟特區初期,海南在基本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的確立上,一度搖擺不定,爭論不休。1990年代初期,一股房地產開發熱潮席卷瓊島,泡沫吹破后,爛尾樓林立。1996年,海南確立了“一省兩地”發展戰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我國新興工業省和熱帶高效農業基地、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一省兩地”產業戰略建立在海南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引領海南走出了房地產泡沫經濟的陰影。

進入新世紀,海南決策層提出,海南的生態環境、經濟基礎,決定了海南不能走傳統工業發展之路,必須走一條由現代旅游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建設國際旅游島,是海南發展的必然選擇。2009年年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迎來了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第二次重大歷史機遇。

2012年4月召開的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崛起為主線,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總抓手,持之以恆、一以貫之地走以人為本、環境友好、集約高效、開放包容、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崛起之路。

綠色崛起之路,與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布局相契合、一脈相承,是“中國道路”的海南版,是科學發展的海南標簽,是一條引領海南人民通往幸福未來的成功之路。

從“放膽發展生產力”、“加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一省兩地”戰略、從“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到建設國際旅游島,從生態立省到綠色崛起之路,這些重要的發展思路立足省情,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大特區以25年艱辛探索的“海南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四)海南經濟特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彩縮影,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和未來。

建省辦經濟特區25年來,全省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地區生產總值從建省前的57.28億元,到2012年達到2855.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建省前1987年的15.4倍,平均每年增長11.6%,比同期全國平均增長快1.8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大關。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建省前1987年不足3億元,到2012年突破400億元,達到409.44億元。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的突破,由建省前1987年的“一三二”結構轉換為“三二一”結構。環島高速公路、環島高鐵、海口和三亞國際機場、三亞郵輪母港、航天發射中心、昌江核電、紅嶺水利樞紐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建成和開工建設。在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海南的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不降反升,森林覆蓋率達61.5%,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優級。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大關,是建省前1987年的21.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12年達到7408元,是1987年的14.8倍。在全國率先取消了農業特產稅,在全國率先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實行“兩免一補”,率先全國實現5項社會保險省級統籌……一幅幅民生普惠的新畫卷,在瓊島大地潑墨舒展。

(五)回眸建省辦經濟特區25年的發展歷程,是什麼引領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是什麼催生了經濟特區的巨變,是什麼幫助我們突破前進中的各種障礙、戰勝各種困難,是什麼激蕩著、振奮著我們的心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引!

走在這條大道上,那個長期作為國防前哨、對外比較封閉的海島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成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持全國領先水平、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新家園﹔走在這條大道上,特區人民的精神風貌變了,敢闖敢干,勇於創新,文明自信,充滿朝氣﹔走在這條大道上,海南實現了開發史上最偉大、最輝煌的一次跨越。

海南經濟特區的輝煌成就,初步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活力,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堅定了人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海南有條件有能力有自信

(六)回眸歷史,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海南發展進程中的萬鈞之重,才能更自覺地扛起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歷史擔當。

范例意指典范的例子、可以當做模范的事例,同“樣本”、“典型”、“示范”等詞近義。對海南而言,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就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身實際出發,制定明確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對策路徑,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走在前列,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創造出科學發展的豐碩成果,為社會主義優越性提供具有說服力的印証,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特點一是先進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走在前列,某些相關要素建設處於領先地位﹔二是示范性,必須是可以學習與借鑒的,具有普遍意義﹔三是系統性,它涵蓋了思想觀念、發展模式、體制制度、對外開放、政府管理和城市建設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內容。

(七)讓海南成為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范例,是小平同志和黨中央從決定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開始就對海南寄予的厚望。

1987年6月12日,小平同志在會見前南斯拉夫客人時第一次向外界提出了創辦海南經濟特區的設想,他說:“海南島和台灣的面積差不多,那裡有許多資源,有豐富鐵礦,有石油天然氣,還有橡膠和別的熱帶亞熱帶作物。”小平同志拿海南同台灣比較,意味深長。海南與台灣同為祖國的寶島,面積相近,地理和自然條件以及人文資源多有相似之處。如果把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更有說服力,就能增強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就能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

為了實現小平同志的這一夙願,幾代中央領導人心系海南,真情接力,給海南帶來殷殷囑托,指明前進的方向。江澤民同志強調,中央對海南經濟特區的方針政策不變,海南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胡錦濤同志明確指示我們,要進一步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視察海南時反復叮囑我們,要埋頭苦干,奮起直追,使海南成為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范例,譜寫美麗中國的海南篇章。

中央領導人對海南的殷切關懷和囑托,貫穿著一脈相承的一條紅線:海南發展起來,走進前列,對黨和國家的全局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海南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既不可能在馬列主義本本上找到現成答案,也沒有任何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照搬照抄,必須靠敢闖敢試。因此,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需要披荊斬棘,拓荒創業。而海南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其在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進程中可以放膽探索,其成功經驗對全國也更有借鑒意義。

從地理位置而言,海南島四周環海,離大陸最近處也有30多公裡,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對於實施特殊政策后的行政、經濟方面的管理十分有利。有些改革試驗,可以在海南經濟特區內進行。小平同志倡導創建海南經濟特區,也是為全國改革開放建立一座放膽探索的大試驗場。如果說在內地各省進行改革,要摸著石頭過河,在海南經濟特區進行改革,瞄准方向就可破浪向前。因此,小平同志和黨中央對海南大特區的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是政策寬,起點高,動作大,有“驚人之筆”。

從經濟地理形態而言,海南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公裡,在這樣廣闊的地域上,各種地理狀況立體分布、各種經濟層次共同存在,既有較發達的中小城市,又有貧困的少數民族山區,是全國經濟形態的微縮。地理和經濟的這種態勢,為摸索在全國有推廣意義的經驗,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試驗場所。外國辦經濟特區,一般功能較單一﹔而海南這樣的省級行政單位辦經濟特區,乃是多功能的。在這樣大的范圍進行綜合性的體制改革試驗,其成功經驗對全國更有借鑒意義。

(九)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海南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對海南作出了“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的科學判斷,這讓我們對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充滿信心。

“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體現在那一張張獨特的靚麗名片上。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博鰲亞洲論壇永久舉辦地,國際旅游島,洋浦開發區,熱帶農產品主產區等等,每一張海南名片都蘊藏著深厚的發展潛力,孕育著重要發展生機,都可以做出一篇大文章、好文章。

“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體現在海南在全球市場配置資源中的獨特地位上。面對資源能源短缺、環境超載、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海南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土地資源、地處南海面向東南亞、進出口極佳的區位和港口等比較優勢,越來越顯現出吸引人流、資金流的巨大商業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大企業的青睞。

“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體現在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帶來的政策效應上。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島,是中央的重大決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機遇和最強比較優勢,為海南的發展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去年,財政部發布公告調整和完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今年2月28日,國務院又批復設立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國家為先行區量身定做了一批含金量高的特殊政策。

“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體現在接踵而來、效應疊加的“海南機遇”上。從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到三沙市正式設立,從洋浦保稅港區封關到海口綜合保稅區獲准設立,從財政部發布公告調整和完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獲國務院批復……近年來,海南正進入一個“國家機遇”的密集期。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海南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背景。中央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導向,將給內需承接地的海南帶來巨大商機。

“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體現在正能量快速集聚的發展態勢上。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今天的海南,已經站在了更有條件實現科學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省第六次黨代會作出了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全面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戰略部署。我省大力開展集中整治“庸懶散奢貪”。省委省政府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20條,干部作風和精神面貌明顯改觀。全省上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精神面貌好,渴望加快發展、渴望綠色崛起的願望十分強烈,形成了一個地區發展最為珍貴的“人和”。可以說,海南現在思路明確、目標明確、措施具體、機遇難得,跨越發展的正能量正快速集聚,正處在發展干事的最佳時期。

這一切,正成為海南蓄勢待發的強大能量,海南加快發展的時間窗口正在打開,海南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前景令人期待。

“六個努力爭創”是對總書記重要指示的響亮回應,是海南實現跨越的“路線圖”

(十)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是一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立足於海南,探索服務於全國科學發展新路的歷史課題。從“點題”到“破題”,考驗發展智慧、能力和作為。

4月25日,在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在演講中號召全省人民從六大方面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

這六大方面包括:

努力爭創發展開放型服務業的實踐范例。用好用足國家賦予的保稅港區、離島免稅、郵輪游艇、體育彩票、離岸金融、落地免簽等各項開放政策,促進旅游、商業、金融、航運、通信、會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發展壯大。

努力爭創特色城鎮化的實踐范例。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因地制宜,推動農業現代化與特色旅游文化緊密結合,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建設特色產業支撐、特色文化包裝的風情小鎮、旅游小鎮。

努力爭創城鄉統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踐范例。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和普惠水平,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讓廣大群眾及時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努力爭創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范例。堅持保護和發展並舉,持之以恆地抓好生態工程建設,完善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推行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增強全民生態自覺和生態擔當,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的示范區。

努力爭創規范、高效、優質政府服務的實踐范例。以刮骨療傷的勇氣,下決心、下硬功夫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優化發展環境,真正形成公平、規范、誠信的市場環境和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

努力爭創軍地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實踐范例。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軍民兩用,加快軍地資源有效優化配置,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良性互動、共同促進。

“六個努力爭創”,是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重要指示的響亮回應,是海南成為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范例的“路線圖”。

(十一)“六個努力爭創”,圍繞一個主題,就是認清使命,扛起擔當。

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是為實現“中國夢”而扛起的海南擔當。“六個努力爭創”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綠色崛起這一根本任務,致力於把海南的事情辦得更好,為實現“中國夢”打下更加堅實的根基,這反映出海南廣大黨員干部對自身的國家責任和歷史使命的強烈自覺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六個努力爭創”,貫穿一條主線,就是解放思想,開放改革。

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座談會的主題被確立為“思想更解放,海南更開放”。羅保銘在演講中指出,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和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最關鍵的還是要弘揚特區精神,強化使命意識,更加自覺地扛起開放改革、先行先試的海南擔當,勇於突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做到思想更解放、海南更開放,放大比較優勢,創造海南特色,爭創實踐范例。發展開放型服務業、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六個努力爭創”中處處體現著先行先試的勇氣和勁頭。

“六個努力爭創”,體現一種理念,就是緊扣省情,以特取勝。

“六個努力爭創”內容豐富,針對性強,既契合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又涵蓋了當前海南發展面臨的最重要、最關鍵、最緊迫的問題。如發展開放型服務業,打造規范、高效、優質政府服務,軍地軍民融合式發展等等,都符合省情,順乎民意。同時,“六個努力爭創”還突出海南特色。特區之特,也是特色之特。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城鎮化……“六個努力爭創”中“特”字頻頻閃現,反映了謀劃發展時的務實之風。

“六個努力爭創”,展示一種情懷,就是心系群眾,執政為民。

“六個努力爭創”中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城鎮化建設,無論是城鄉統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是生態文明建設,無論是規范、高效、優質政府服務還是軍地軍民融合式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執政為民。正如羅保銘在闡述“六個努力爭創”時的深情話語:“我始終有一個信念,未來的海南可能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大富大貴,但一定會是小康溫馨、生態宜居、百姓幸福指數較高的幸福家園。”

“六個努力爭創”,突出一個意識,就是搶抓機遇,埋頭苦干。

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既是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也是海南發展的重大機遇。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作為,舍得付出超人的心血,甩開膀子,豁出去干,直面矛盾,敢擔風險,解決問題。隻要我們敢於擔當,實干成才,那就青山擋不住,必將實現綠色崛起的宏偉藍圖。

“六個努力爭創”是辯証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統一於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宏大進程中。堅持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六個努力爭創”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發展格局,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

(十二)把海南好好發展起來,使之成為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范例,這是小平同志等幾代中央領導的夙願,這是我們海南的國家擔當,也是全省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

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了我們手中。讓我們以堅實的步伐踏上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新征程,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凝聚到實現中國夢、海南夢的火熱實踐中,向著燦爛的未來進發!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