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星星:慎重對待歷史人物在國史中的列名和評價
第四卷主編、教授張星星
2013年06月19日10:11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創

一、關於《國史稿》第四卷的主要歷史特點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使中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新的歷史時期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中國進入“鄧小平時代”,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新中國偉大的歷史轉折,探索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國史稿》第四卷的歷史主線,也是修改第四卷的總體指導思想和改好第四卷的關鍵。二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也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三是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這是能否完成撥亂反正任務的關鍵,是關系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問題。四是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時代主題。改革開放成為這一時期的最鮮明特點。

二、關於《國史稿》第四卷的起止時間

《國史稿》第四卷主要記述了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8年的歷史。在中共中央組織審讀《國史稿》的過程中,有部門提出,改革開放新時期應當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也有部門建議,第四卷的截止時間改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或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或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前。這些意見都有道理。但是,如果第四卷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寫,把鄧小平恢復工作、全國科學大會、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等內容放入“文化大革命”一卷,也有諸多不妥之處。如果再增寫幾年的歷史,也會帶來許多困難。最后還是暫時保持原貌。

三、關於華國鋒與“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

在《國史稿》送審和修改過程中,恰逢2008年8月華國鋒逝世。新華社播發《華國鋒同志生平》,稱華國鋒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史稿》第四卷根據中共中央對華國鋒的基本評價,適當增寫了一些華國鋒在揭批“四人幫”、平反冤假錯案、動員全黨全國人民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貢獻,同時按照《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兩年徘徊中“左”的錯誤仍然做了實事求是的客觀記述。

四、關於《國史稿》第四卷修改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寫好中國農民的這一偉大創造及其影響,非常重要,也相當困難。要把握好農民的偉大創造與中央政策的關系、正確評價人民公社體制、鄧小平關於農村經濟“兩個飛躍”的思想等問題。關於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財政、稅收、金融體制改革,注意從當時特定歷史條件出發,做出客觀的總結和評價。根據中共中央有關部門的建議,第九章“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做了較大的結構性調整,增加了相關的內容。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合並為一章,加強了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對“反對精神污染”過程中黨內的分歧和爭論做了適當的刪改。

五、關於國史編纂工作的幾點思考

第一,嚴格遵循《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中共中央關於重大歷史問題的總結和評價。它們不僅是中共中央做出的鄭重的政治結論,而且是集中全黨全國人民智慧、反映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結論。第二,堅持以翔實准確的檔案史料為基本依據,據史立論,論從史出,最大限度地按照歷史本來面貌還原歷史。第三,科學謀劃和設計各領域、各部門、各行業在“面”和“線”上的布局,在重視治國理政國務活動的同時,注意反映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民族宗教、社會風尚、國防、外交、氣候災害等方面的國家大事,並保持各條線索的歷史完整性。第四,慎重對待歷史人物在國史中的列名和評價問題,無論褒揚還是批評都要慎之又慎。第五,認真選擇歷史文獻和資料,要選擇具有權威性的資料,資料來源不能過於單一,慎用未公開的檔案文獻。第六,採用正史的文筆文風,以歷史文獻為依據,充分體現客觀性,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當代中國史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