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在學術研究教書育人團隊建設中實現夢想
——訪長白山講壇首席講座、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孫正聿
2013年07月16日13:18   來源:吉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孫正聿教授

  編者手記

  今年以來,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整合省內社科理論資源打造“長白山講壇”,作為全省的公共文化傳播和共享學習平台,致力於宣講理論政策、普及社科知識、弘揚科學和人文精神,提升公眾人文社科素養,推動文化大省建設。2013年度“長白山講壇”開設理論政策解讀、人文社科知識普及、精神家園構建三個主題板塊,請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專家學者、實際部門同志,組織系列主題報告。精神家園板塊以“構建精神家園享受智慧人生”為主題,分為生活世界與精神家園、現代文明與精神家園、中國夢與精神家園等六講,7月19日開始,每月兩講,持續到10月底。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孫正聿被聘為長白山講壇的首席講座之一,7月19日將在省賓館做“生活世界與精神家園”講座。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孫正聿教授,本版刊登本報記者的訪談,以饗讀者。

  ●孫正聿1946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哲學系,199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2年晉職為教授,1994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1996年任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2000年任清華大學首位特聘訪問教授,2001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首批特聘教授,2009年被聘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現為國家重點學科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帶頭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哲學學科團隊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作為長白山講壇首席講座、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孫正聿不論是在學術研究上,還是在教書育人和團隊建設上,都取得突出的業績。十年前的2003年金秋,在全國首屆高等教育教學名師頒獎大會上,孫正聿教授代表全國高校百名獲獎者作了題為“站在大學的講台上”的發言,《人民日報》以“講出哲學的魅力”為題報道了他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2010年,孫正聿教授的著作《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入選首批“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並於2012年獲得“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光明日報》以“時代精神的哲學探索”為題展現了他在學術研究等方面為實現夢想而不懈的追求。近日,本報記者就學術研究、教書育人和團隊建設等有關問題,採訪了孫正聿教授。

  記者: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帶頭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負責人,您是怎樣以自己的豐碩研究成果推進了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哲學學科建設、以堅定的理論自信推進了理論建設的?

  孫正聿教授:我主要研究領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基礎理論,已出版《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崇高的位置》、《哲學通論》、《馬克思辯証法理論的當代反思》、《思想中的時代》、《馬克思主義辯証法研究》等多部學術專著,並出版了九卷本《孫正聿哲學文集》。同時,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新華文摘》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獎,四次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9年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2009年獲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2012年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代表作《哲學通論》作為“20世紀經典”收入“中國文庫”,《思想中的時代》收入首批“當代中國哲學家文庫”,《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在哲學研究中,我提出並論証了一系列在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觀點:其一,哲學是對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即把理論思維的“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作為自己的批判對象,變革人們構成思想的諸種前提,從而變革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意識和實踐活動﹔其二,哲學的本體論是一種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種理論思維的無窮無盡的指向性,為人們的全部思想和行為提供世界觀意義的根據、標准和尺度,“本體”永遠是作為中介而自我揚棄的﹔其三,哲學作為“思想中的時代”,既不是以“表述”方式陳述時代的經驗狀況,也不是以“表達”方式傳遞人們對時代的情感意願,而是以“表征”方式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表征”是哲學的存在方式﹔其四,辯証法理論是關於思想具體的理論,黑格爾的辯証法是思想的內涵邏輯,馬克思的辯証法則是以《資本論》為標志的歷史的內涵邏輯﹔其五,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出發去看待人與世界的關系,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的哲學革命,把尋求“世界何以可能”的哲學變革為探索“解放何以可能”的哲學﹔其六,以哲學方式面向現實,需要時代精神主題化、流行觀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使哲學真正成為“思想中的時代”﹔其七,以“從兩極到中介”(1988)、“從體系到問題”(1994)、“從層級到順序”(2001)為題概括了現代哲學的革命、當代哲學主流和當代哲學趨向,表征了我們時代的時代精神,並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哲學的歷史與邏輯”為題總結了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歷程和時代使命。當然,還有很多國家級重大課題的研究成果和著作、論文,都是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來進行研究的。

  記者:據了解,您講授的哲學課是吉林大學一道靚麗的景觀:無論是給本科生講授基礎課和共選課,還是為研究生講授專業課和選修課,教室裡總是座無虛席,甚至過道裡也擠滿學生。您是怎樣把一科枯燥的哲學理論課講得如此生動而又有吸引力,並能取得如此令人感動的教學效果?

  孫正聿教授:簡潔地概括為4個字:有理、講理。“有理”就是把道理搞清楚﹔“講理”,就是把道理講明白。我的每門課,甚至每堂課,教學內容都是以堅實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我在1995年創建的“哲學通論”課,從第一章的“哲學的自我理解”到最后一章的“哲學的修養與創造”,每章內容都有相應的學術論文作基礎,《哲學通論》一書成為全國高校哲學專業普遍使用的專業教材和非哲學專業的人文素質課教材。“‘哲學通論’課程和教材的建設和推廣”於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精品課程‘哲學通論’在非哲學專業中的普及與推廣”又於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哲學通論”還被評選為首批國家級精品課程,並被確認為首批“視頻公開課”在全球公開播放,產生了廣泛影響。我最為看重三個東西:一是思想,二是邏輯,三是語言。所謂“思想”,就是要有獨立的創見,這就需要“在有理上跟自己過不去”﹔所謂“邏輯”,就是要有嚴謹的論証,這就需要“在講理上跟自己過不去”﹔所謂“語言”,就是要有優美的表達,這就需要“在敘述上跟自己過不去”。我每次走上講台,都隻帶一支粉筆、一杯茶,從宏觀線索的勾勒、微觀細節的闡述、邏輯分析的獨白、講解視角的轉換、典型事例的穿插、思想感情的交流、疑難問題的提示、人格力量的感染、理論境界的升華,直至恰到好處的板書,把聽者帶進引人入勝的境地。“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撞擊學生的理論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論境界”,是我的哲學教學的基本理念。我認為,教學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育人的過程就體現在教學的過程,教學和育人是水乳交融的。

  記者:研究生教育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您是如何以“做學問”的自覺意識培養研究生的?

  孫正聿教授:培養研究生重在引導學生認同學術、學科和學問,形成做學問的自覺意識。碩士生教育應注重“尋找理論資源,發現理論困難,堅持獨立思考,作出理論論証”﹔博士生教育應注重“抓住基礎理論,穩定研究方向,創新理論思路,進行課題研究”。在整個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名稱與概念、觀察與理論、苦讀與笨想、有理與講理、學問與境界”的辯証關系,真正學會做學問。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注重“三個積累”:一是文獻積累,使自己“得道於心”﹔二是思想積累,使自己“發明於心”﹔三是生活積累,使自己“活化於心”。在研究生培養中,要有四個“真”字:一是真誠,要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二是真實,要有滴水穿石的積累﹔三是真切,要有舉重若輕的洞見﹔四是真理,要有剝繭抽絲的論証。隻有這樣,才能使求真、求實、求深、求美的學風蔚然成風。

  記者:學界公認,您的教學成果師生有口皆碑。那麼您對學術團隊建設的理念是什麼?

  孫正聿教授:在我看來,個人的成果是第二位的,團隊的建設是第一位的,應以“大氣、正氣、勇氣”的基本理念建設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級教學團隊。學術資源是建設學術團隊和教學團隊的體制性支撐,如何爭取學術資源則是團隊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爭取學術資源中,要始終秉持一個基本理念,這就是以團隊建設的“實力”、“聲譽”和“論証”爭取學術資源,在爭取學術資源的過程中強化團隊的學風建設。“實力”是爭取學術資源的根基,要保持和發揚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特色、優勢及其團隊的自覺意識。爭取學術資源,需要良好的“聲譽”,要倡導學者之間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學問上相互欣賞。學界的良好風氣,首先是學者要在人格上相互尊重,成為學界的朋友﹔其次是學者要在學問上相互欣賞,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爭取學術資源的過程,是總結經驗和發現問題的過程。

  對於填報的每項成果,我總是組織團隊進行分析和比較,自我評價這些成果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對於填報的每個數據,我也總是組織團隊進行審核和分析,以真實的統計資料展現團隊的實力﹔對於申報的每份材料,要字斟句酌,逐項修改,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錯別字。隻有每件事情都認真,才會養成認真的習慣,形成團隊的正氣。

  后記:自2006年任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以來,孫正聿教授先后創辦了《中國哲學教育通訊》,發表了大量關於哲學教育改革的論文,撰寫了《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哲學卷)》,為推進哲學教育改革,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在擔任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期間,孫正聿教授以“明確職責、堅守原則、以身作則”的基本理念開展工作,以錢學森的“姓錢不愛錢”和“離經不叛道”的崇高境界引導學術研究,積極推進學校的改革創新﹔以“忙別人之所閑,閑別人之所忙”和“樂於每日學習”,為終生探索的座右銘,把全部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哲學研究、教書育人和團隊建設之中,在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高等教育改革和培養創新型人才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追求崇高的理想,獻身崇高的事業,完善崇高的人格,臻於崇高的境界,這是他所追求的。(崔瀚文 田文廣)

(責編:吳斌、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