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前,一支不足千人的秋收起義潰軍,逃到江西永新一個叫三灣的地方。這些衣衫襤褸的人在此盤桓數日,做了一件大事,為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奠定了永久的基石。
這件大事,就是“三灣改編”。其間,毛澤東提出“支部建在連上”“黨指揮槍”等原則,之后,在古田會議得到正式確立。這些偉大原則,從此成為照亮人民軍隊征程的明燈,至今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86年后的初春,意氣風發的解放軍“兩會”代表從人民大會堂走出,他們肩負“能打仗、打勝仗”的歷史重托,與全軍戰友一道,開始向新形勢下強軍目標邁進。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擁有“鄭和下西洋”豪邁歷史的泱泱古國,終於圓了航母夢。圓夢的背后,是經濟的騰飛和國防的強大。
“兵不強,不可以摧敵﹔國不富,不可以養兵。”從當年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到今天機械化、信息化的精良裝備﹔從當年的木船小艇,到今天高科技接天艨艟﹔從當年的幾架“馬拉飛機”,到今天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作戰體系……在日漸強盛的綜合國力支撐下,在一代代國防科研人員的努力下,中國軍隊不斷跨越式發展,捍衛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盾牌更加堅固。
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和平並不等於安全,發展也蘊含著風險。面對東海南海的驚濤駭浪、網絡黑客的入侵破壞和太空武器的暗自較量,面對綜合國力、地緣政治、戰略空間等爭奪的日趨激烈,我國安全和發展的國際環境更加復雜,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等全球性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作為執干戈以衛社稷的人民軍隊,深知能戰方能止戰、有備才能無患。為此,人民軍隊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毫不懈怠地做好軍事斗爭准備,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2013年農歷除夕。渤海海域,艦艇編隊冒著-14℃的嚴寒破冰出航﹔邊陲深山,大國長劍緩緩豎起﹔西北機場,戰鷹緊急升空﹔江南丘陵,戰車轟鳴馳騁……全軍將士苦練精兵﹔“用子彈說話”的“三棲精兵”何祥美﹔一彈穿雙靶的“鐵甲精兵”賈元友﹔矢志打贏的“全能連長”劉珪……滿腔熱血獻軍營的尖兵層出不窮。
寶劍鋒從磨礪出。新中國成立后,從上世紀50年代的正規化訓練,到60年代的“大比武”﹔從70年代的“三打三防”訓練,到80年代的合同戰役戰術訓練﹔從90年代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標的訓練,到新世紀新階段以打贏信息化戰爭為目標的訓練,人民解放軍圍繞“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以實戰化訓練為“主戰場”,以急難險重任務為“磨刀石”,培育官兵忠誠使命、捍衛尊嚴的軍人血性,科學運籌、從容應變的智慧謀略,堅毅果敢、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
不久前,各大報發了一條並不起眼的消息:“我國征兵時間由冬季調整到夏秋季”。雖只是時間上的一點變化,卻折射出人民軍隊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時下的軍營,堪稱當代中國最能實現人生華彩的舞台,亟待匹配各族最優秀兒女一展身手。征兵時間前移,正趕上大學畢業季,能為此提供有利條件。而今,“矢志軍旅淬鋼火,千錘百煉成棟梁”等征兵標語,莘莘學子投筆從戎的火爆場面,已成為夏日大學校園最亮麗的風景。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是毛澤東在延安時就提出的著名論斷。他十分重視通過興辦軍事院校來提高官兵的文化水平。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學校,抗戰時期的抗日軍政大學等,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培養了大批能打仗、打勝仗的優秀軍事人才。而今,全國有1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承擔起國防生的培養任務,遍布各軍兵種的院校走出一批批復合型軍人,博士營長、碩士艦長、大學生士兵在軍營隨處可見。當年大字不識一個的紅軍戰士,如今駕馭高新技術裝備的新一代軍人,人才素質的提高,如同人民軍隊的征戰歷程一樣,跨越了千山萬水。
今年春節前夕,某師張政委“下連當兵”,他在政工網論壇上發表體會:“飯菜可口,但吃到一半就涼了﹔室內暖氣前半夜可以,后半夜溫度有點低……”真情流露的語言,不僅使點擊量不斷攀升,還讓新兵讀后都說心裡很溫暖。“下連當兵、蹲連住班”的領導干部,與連隊官兵實行“五同”,傾聽他們的呼聲,解決他們的困難,開出了感情的花,結出了實效的果。
“下連當兵”,其實是人民軍隊的一個優良傳統。早在半個世紀前的1958年,根據毛澤東的指示,軍隊就已扎扎實實開展干部下連當兵活動。許多戰功卓著、威名赫赫的上將、中將,如楊得志、許世友、秦基偉等,都下到基層當兵,一時傳為佳話。經過半個多世紀,站在歷史新起點的中國軍隊又迎來新一輪“下連當兵”。這既是一個傳統繼承的過程,更是一個傳統更新的過程。人民軍隊自紅軍時期起,就逐步形成聽黨指揮、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團結一致、英勇頑強、嚴守紀律等許多優良作風。繼承和發揚這些“傳家寶”,就能在強大的敵人、惡劣的環境、凶險的考驗面前戰無不勝﹔就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愛戴和支持,成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一起聆聽中國軍隊走向世界的鏗鏘足音,共同期待強軍夢的早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