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衛群 孫小靜
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全面啟動越來越近了!商務部22日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裡。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啟動,其意義重大。在上海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肖林看來,這是中國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立足國家戰略需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更高層次推進改革開放的積極嘗試。通過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開放促改革,建立融入全球新格局新規則的“倒逼”機制,實現我國開放型經濟的轉型升級。
主動順應全球化經濟治理新格局
此時推進自貿區的建設,是中國主動順應全球化經濟治理新格局的重大舉措。
肖林談到,后金融危機時代,新的全球化經濟治理格局正在形成:發達國家積極構建新型經濟結構,新興經濟體加快崛起,全球金融、貿易、投資治理結構大調整,新產業革命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全球發展重心向亞太轉移。為此,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要主動順應全球化經濟治理新格局,打造我國新時期面向世界、深耕亞太的戰略載體。
主動對接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
主動對接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是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出發點。
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在TPP、TTIP和BIT三大自由貿易談判的推動下,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體系面臨重塑,其動向包括:一是推行更高標准的貿易自由化﹔二是積極推進投資自由化﹔三是更加強調服務貿易自由化﹔四是更加強調公平競爭和權益保護。
為此,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要先行試驗國際經貿新規則新標准,積累新形勢下參與雙邊、多邊、區域合作的經驗,為與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展相關談判提供實証樣本和依據參考,進而為我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撐。
主動承擔全國開放戰略的先行引領使命
適應國際國內發展新形勢,對於中國而言,以開放促改革勢在必行。
我們要擴大開放領域,服務業領域成為重點﹔我們要提升開放能級,必須更多地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等功能性機構﹔我們要雙向開放升級,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發、品牌、營銷相結合的綜合優勢﹔我們要接軌國際慣例,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我們要開放載體轉型升級,促進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等功能創新,進而用開放形成倒逼機制,促進審批制度改革、投資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重點領域攻堅,釋放新的制度紅利。
從這個角度看,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要形成全國開放新格局中的先行試點,在接軌國際的制度規則、法律規范、政府服務、運作模式等方面率先實踐,為我國深化改革開放提供可供借鑒的“制度試驗池”和適合推廣的新模式。
中央要求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科學發展的先行者,為中國經濟升級起到示范作用。為此,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要主動承擔全國開放戰略的先行引領使命,為我國推動更高層次的、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開放創造經驗、積累經驗,引領全國開放升級。
盡管自貿區的建設方案還沒有公布,但是,上海的方方面面已經行動起來,18個研究團隊已開展了長達一年多的調研,涉及貿易、財稅、金融、法規等諸多領域。眾多企業也已開始對接自貿區的試驗方案,制定新的規章和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