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強軍目標的方法途徑有哪些?”“如何將中國夢、強軍夢與個人的夢想有效對接?”8月13日上午,沈陽軍區某部“紅九連”指導員張效誠帶著這些問題,撥通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教授李海濤的電話,很快探討出6條切實管用的辦法。
“和專家交流,就是不一樣!”挂上電話,張效誠興奮不已。前不久,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專門與“紅九連”建立了理論教學評學互助機制。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將利用自身教學科研資源優勢,與連隊建立理論教學常態化機制。利用重大節日、國家重大政策出台等時機,選派專家教授到“紅九連”授課輔導,平時通過政工網、書信和電話等媒介,保持與連隊官兵的聯系交流。而“紅九連”則擇優推薦訓練尖子、理論骨干到國防大學參觀見學,並及時為教研部反饋基層官兵在學習運用黨的創新理論中遇到的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以便更好地促進教研成果在基層部隊“開花結果”。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被譽為“研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一面旗幟”。2011年12月,中央軍委為該教研部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榮記一等功。“紅九連”1964年被國防部命名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紅九連”,多年來始終是我軍基層部隊學習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的典型。
這次雙方建立理論教學評學互助機制,目的就是讓黨的創新理論“接地氣”,防止出現“曲高和寡”等問題,同時也為基層連隊學習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提供專家支撐、高端引導,從而實現互動雙贏。
“理論‘接地氣’,官兵‘吃大餐’。”張效誠興奮地告訴記者,建立理論教學評學互助機制以來,他們已經通過面對面座談、電話交流等方式,多次和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的專家教授溝通,及時反饋意見建議。專家們一致反映:聽到了基層的真實聲音,為下一步研究教學找准了方向。“紅九連”官兵更是收獲頗豐,和全軍最高學府的理論專家交流,理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記者劉建偉、特約記者劉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