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淺析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三個代表性問題及對策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委組織部  白貴金

2013年09月18日09:2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習近平同志在調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要調動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兩個積極性,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善做善成。但是,目前在貫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少數地方和單位在活動的領導組織、干部執行、群眾發動三個方面存在一些代表性的問題,對整個教育實踐活動負面影響很大。筆者認為,要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就必須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

一、目前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三個代表性問題

這三個問題涵蓋了活動的領導組織者、重要參與者、活動主體者三大主體,可以概括為“少數領導搞形式,部分干部不作為,一些群眾不參與”。

一是少數領導搞形式。領導干部是活動在領導組織者,但是少數領導在活動中本身就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少數單位領導根本沒有認識到群眾路線的正確內涵,嘴裡講著“群眾路線”,實際上搞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開會、發文件、搞走訪”一樣不少,“特殊化、等級化、領導化”卻一樣不落,在廣大干部群眾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二是部分干部不作為。廣大黨員干部是活動的重要執行者和參與者,但是部分干部“不願、不想、不會”去真正的查找問題,解決問題。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什麼問題,即使知道自己有些問題,卻認為這點“小問題”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別人都是這樣,有的還嚴重的多。或是持觀望態度,認為教育實踐活動只是以往“眾多活動”的“又一次”,“活動風”過了就過了,隻要“低調點”,不刮到自己頭上就行。抱著以上心態,“做做樣子,擺擺姿態”,根本不願、不想、不會去查找問題。

三是一些群眾不參與。廣大群眾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但是一些群眾“不了解,不相信,不指望,不參加”教育實踐活動,導致主體“缺位”。由於一些地方少數干部長期形成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導致一些群眾對“群眾路線”表現為“四不”態度,即“不了解,不相信,不指望,不參加”。不清楚具體內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可以解決什麼。認為教育實踐活動是“虛”的、“假”的,離自己很遙遠,解決不了自己的實際問題。

二、解決教育實踐活動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筆者認為,要正視和解決上述三大問題,讓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正達到效果,應對症下藥,筆者有以下三點想法:

一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資治通鑒》記載,戰國時期,趙武寧王在為推行“胡服騎射”改革,先從貴族王公開始實行,他說,“明德先論於賤,而從政先信於貴”,意思是“宣揚道德要先針對下層,而推行法令要先從貴族開始”,要貴族必須以身作則,帶動平民參與改革。后趙國的改革終於得以順利推行,國力壯大,解除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危險,國家“擴大千裡”,連秦國也主動和趙國要求結盟。在今天,領導干部不是“貴族”,但是不可否認,其所處的“位置”生成了其“影響力”。所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領導要以身作則,發揮“正面影響力”,為黨員干部做正面榜樣,真正轉變作風,打破形式主義思想的“圍城”,推開官僚主義的“玻璃門”,走出自我制造脫離群眾的“無形的牆”,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帶頭聽取意見、帶頭查擺問題、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帶頭整改落實、帶頭推進制度建設,多接地氣,多解決實際問題,少“作秀”,少“作怪”。

二是要讓群眾關鍵時刻指望得上。俗話說,“關鍵時刻見人心”,“錦上添花千萬,不如雪中送炭一粟”。 近日,某地一樓盤購房群眾在維權的過程中,向“有關部門”求助,有關部門簡單“督促”了一下開發商,向群眾解釋了一下政策,但是開發商口頭“承諾”了一下,但是仍然沒有任何賠償的表示,購房群眾的問題沒有得到任何程度的解決,感到非常的無助,不知道該去指望誰。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智慧也是無窮的,你跟群眾“玩虛的”,關鍵時刻不能為群眾說話,到你去聯系群眾時,群眾也會跟你“玩虛的”,疏遠你,應付你。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黨員干部必須少說一些“程序話”,多做一些“實在事”,讓群眾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無助的時候能夠有指望,要通過“問需於民,解難於民”密切與群眾的聯系,發揮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到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為活動打好深厚基礎和強大動力。

三是要在根本上依靠制度。古語有雲,“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意思是“治理國家有一定的章法,總以有利於人民為根本,辦理政務有一定的常規,執行命令是最重要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強化黨性意識,也需要制度的強大督促和推動,必須抓好制度建設這個“根本”和關鍵, 通過建章立制推動活動,鞏固成果。要打造更“密”更“細”的“籠子”,制定新的制度,完善現有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權力運行機制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立法,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要讓群眾對干部的監督的“籠子”更加細化、更加直接,從領導干部到普通公務員都要有制約其權力的相應型號的“籠子”,以更具有操作性、實用性的制度,調動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兩個積極性,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