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軍事理論的作用力究竟有多大,並不僅僅在於理論本身,還在於執行者或者說戰爭雙方對其的理解深度——

孫小健:軍事理論創新另解

孫小健

2013年09月23日10:43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軍事理論創新另解

從理論與實踐二者關系的角度來看,軍事實踐較之於軍事理論是第一性的存在。毛澤東曾指出:“一切帶原則性的軍事規律,或軍事理論,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關於過去戰爭經驗的總結。”還原軍事理論的現實表現,不難發現軍事理論並非總是軍事進步的前奏,軍事變革的“大家”有時亦非軍事理論的“擁躉”。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先是按照實際需要改變了原有的服飾、軍制,才無形中主導了胡服騎射,打造出一流騎兵。有研究表明,二戰中的德軍其實並未刻意創造一個新的作戰樣式,只是廣泛汲取了歷史經驗教訓,建立起連貫有效的作戰方式,才有了后人津津樂道的閃擊戰。以色列空軍慣用的超長距離隱蔽奔襲,是信息化條件下空軍運用的經典戰法,其實施之初亦咸見軍事理論的“指點”。

其實,因軍事數據的保密性要求,理論研究者能夠獲得的資料一般都在戰爭之后。這種先天性信息梗阻容易使得軍事理論研究相對滯后。因而,軍事理論本質是為了詮釋戰爭,方便於后人理解戰爭行為而存在的。人稱“F-16之父”的約翰·博伊德悄然領導了美軍軍事轉型,卻從未在公開出版物上發表過他的思想。人們真正認識博伊德行為並總結其理論觀點,都是博伊德死后的事。從這個角度來說,理論創新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和總結,尤其是立足現有條件對實際戰法的籌劃與提高。不能坐等明天理論來指導,而在今天無所作為。

當然,摸索與總結並非軍事理論創新的唯一途徑,路徑選擇與設計嘗試也是理論創新的題中之義。一戰后法德均意識到陸軍裝甲力量的重要價值,可受到國家整體戰略影響,兩國的陸戰理論卻相背而行,進而導致戰爭天平迅速向德國傾斜。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強國軍隊所進行的軍事理論設計,所打擊的都是實力懸殊的對手,這客觀上使得其理論設計容易如願。然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現實也表明,設計戰爭開始容易,設計戰爭進程很難,這也即是這兩場戰爭持續時間遠超美國想象的原因所在。即便在高度非對稱的情況下,信息化戰場依然有著巨大不確定性,軍事理論無法完全“定制”作戰樣式,因此對於軍事理論設計的實用性也要客觀看待。

在軍事理論創新領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美軍相繼提出了“網絡空間作戰”“全球打擊”“空海一體戰”等主張,理論翻新讓人目不暇接。有人統計,二戰以來美軍軍事理論平均5年更新一次,伊拉克戰爭后更是幾乎每兩年更新一次,且不少軍事主張並不避諱公眾,制造了較大影響。但兵者,國之大事。軍事理論涉及國家根本,美軍如此將國之利器示人,用意何在?

對外傳播軍事理論,相當於一個國家進行立場輸出。美國不斷拋出花樣迭出的軍事理論,客觀上起到了擴大地區主導權,維持盟友“安全感”,挑動相關國家軍備,試圖擠壓假想目標話語空間等作用。這種理論威懾不僅指向軍事需要,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高端構成,傳播效應不可低估。因此對於這種承載著宣傳和威懾意味的軍事理論,就要睜大眼睛看透其本質,既要發現其內在軍事價值,又不要被其引入歧途。我們要努力學習外部先進的軍事理論,更要堅持自己的風格,說自己的話,不能在軍事理論快餐主義的喧囂中丟掉好的傳統,迷失前進的方向。

此外戰爭史還表明,軍事理論的作用力究竟有多大,並不僅僅在於理論本身,還在於執行者或者說戰爭雙方對其的理解深度。就此而言,執行力因素也是進行軍事理論創新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