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國和阿根廷就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的主權問題進行了一場轟動全球的局部戰爭。這次戰爭持續時間雖然不長,規模和場面也不宏大,但它為現代條件下的海上作戰提出了需要重視的新問題,創造了新經驗,並且也為國際爭端的解決提供了思考,有許多重要啟示值得認真研究和總結。
慎言戰爭、慎用武力
自1979年以來,阿根廷經濟和社會矛盾日趨尖銳,以加爾鐵裡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為轉移國人視線,緩解國內危機,草率發動了對馬島的軍事行動。雖然初期的勝利使加爾鐵裡的威望達到頂峰,但英國依靠絕對領先的軍事力量,用74天時間打垮了阿根廷,加爾鐵裡的軍事冒險失敗。英國付出了陣亡258人,傷777人,以及數十億美元支出的代價﹔而阿根廷陣亡649人,傷1068人,被俘11313人。除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戰爭對社會還產生了無法估量的負面影響。戰爭失敗使阿根廷糟糕的國內局勢雪上加霜,導致矛盾激化,最后整個政府倒台。戰爭也沒有讓馬島主權爭端得到徹底解決,30年后,阿根廷政府依然在宣布封鎖馬島海域的消息,英國依然在派遣他們的威廉王子遠赴馬島以“強調主權”……這裡沒有風平浪靜,雙方還在“斗”。隻不過,經過戰爭耽擱和影響,和平談判的進程要比30年前落后很多。現任阿根廷總統克裡斯蒂娜就多次重申:阿政府將永遠為收回馬島主權而戰,但不再是像當年那樣訴諸武力,而將在國際舞台的各條戰線上利用國際法,展開全方位的“外交戰、文化戰和政治戰”,捍衛國家領土。英國對避免戰爭的態度也是一致的,正如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社論所說,“不要對當年的馬島戰爭迷戀不已,那是一場導致數百名士兵戰場喪生的血腥沖突”。
輕戰必敗、忘戰必危
阿根廷突襲馬島,英國被迫倉促應戰。實際上,英國軍艦從本土出發之際,最高決策者還沒能拿出一個足以致勝的戰略方針來。但英軍戰備水平一直比較高,在艦隊航渡到達馬島海域的兩個星期時間裡,英方針對馬島的作戰條件擬訂了先奪取距馬島716海裡的南喬治亞島,然后從海空封鎖馬島繼而登陸的戰略方針。英國方面還在艦隊航渡過程中讓部隊進行了特別有針對性的訓練,例如英國空軍的“鷂”式戰斗機與法國空軍的“超軍旗”式戰斗機進行了聯合演練(“超軍旗”是阿根廷空、海軍的主力戰機)﹔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也進行了機降登陸演習。反觀阿根廷方面,出其不意地攻佔馬島后,陶醉於初戰的勝利中忘乎所以,阿根廷的決策者認為自己是勝券在握的,從戰術上先發制人已佔得“先機”,而國內的統一呼聲和地理環境使自己一方佔有“地利”“人和”的優勢。總統加爾鐵裡甚至不相信英國人會橫跨一萬多公裡的大西洋,遠征馬島來對付一個嚴陣以待的大陸國家。他覺得即使出戰,對方取勝的希望也在“百分之一以下”。因此,在英國宣戰后,阿根廷盡管向馬島增派了 6000人的部隊,可是他們卻沒有針對性地進行高寒島嶼作戰訓練,英軍則經常在北歐進行類似的訓練。阿軍也沒有做好抗登陸作戰的思想和戰術准備,在靠近南極的馬島駐守卻沒有配備防寒裝具,以至后來不少人因嚴重凍傷而不戰自殘。對於遠道而來的英軍,阿軍既沒有派出潛艇和航母編隊實施襲擾,也沒有組織島上守軍進行針對性的抗登陸作戰演習,白白損失了英軍艦隊抵達前的寶貴時間,以逸待勞變成了無所作為。更致命的是阿根廷決策層拒絕在馬島擴建機場,導致阿軍大多數作戰飛機隻能在阿根廷本土起飛,在馬島作戰海域停留兩分鐘,大大削弱了空中力量的作戰效能。
無戰不聯、無聯不勝
客觀地說,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的表現相當優秀,作戰驍勇,戰技嫻熟,取得了巨大的戰果,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羚羊”號、“熱心”號、“大刀”號、“普茨茅斯”號、“考文垂”號護衛艦,“大西洋運送者”號運輸艦和“加拉哈德爵士”號登陸艦等一干大型艦隻被擊沉或重創。在阿根廷空中力量的嚴厲打擊下,英國方面不想眼睜睜地看著損失的增加,他們決定強攻登陸,盡早結束戰爭。阿根廷空軍也派出了最后的力量來阻止英軍登陸。盡管阿方飛機的猛烈攻擊摧毀了英軍剛剛建筑的大多數工事,英軍的重裝備也被擊毀了不少,但他們卻是在孤立地作戰,能看到的只是優秀的飛行員和精良的武器,陸軍沒有一個士兵出現。當時英國能上岸的部隊隻有6000人,而阿守軍足有10000人,如果這時阿方地面部隊攻過來,英軍將會損失慘重。可惜,一萬多名阿軍龜縮在斯坦利港,沒有及時配合空軍實施反擊,錯過了給英軍致命一擊的有利時機。站穩腳跟的英軍地面部隊開始發起猛攻,迫使守島阿軍投降,馬島重回英國人手中。戰后,指揮登陸的英國將軍穆爾說:“當時,我苦苦地撐著,我不止一次地感到我就要撐不住了。阿根廷空軍非常英勇,如果阿守島陸軍再從正面捅上一刀的話,那便是我們的末日了。感謝上帝,他們沒有來。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一點感到奇怪和不可思議。”
馬島之戰告訴我們,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無戰不聯、無聯不勝,任何軍種“單打獨斗”都難以稱雄戰場。近些年來,我軍在一些聯合訓練和演習中或多或少暴露出聯合意識和協同觀念不強的問題,一些同志思維方式和工作作風還是老一套,沒有完全從傳統戰爭與平時習慣轉變過來,還存在“有什麼聯什麼、聯多少算多少”“你搞你的、我演我的”各自為戰的現象。這些問題不徹底解決,我們訓練再嚴格、演習再逼真,也隻能提高單一軍兵種實戰能力,對於一體化聯合作戰意義不大,甚至還會因為某方面難以察覺的短板,在實戰中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