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彌勒市委四群辦 馬麗君
選好用好干部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時下,一些地方在干部培養選用過程中存在不符實際需要的“一刀切”現象,具體表現在“唯票、唯考、唯年齡、唯身份”取人,導致一批優秀干部因“票數”、“年齡門檻”、“身份限制”問題難以進入組織視野,影響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和干部隊伍素質提升。筆者認為,欲使“千裡馬”式的好干部“奮蹄”,須有“伯樂”式的好機制“揚鞭”,隻有破除“四唯”取人,建立科學而理性的用人體制機制,積極營造“群賢畢至、能人輩出”的選人用人氛圍,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干部基礎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選好干部不能 “唯票”取人。選好配強干部是黨的建設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干部“行不行”往往是一人一個群體說了算。一些堅持原則、才能突出、敢於碰硬的干部得不到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一些 “老好人”、“牆頭草”式的干部卻偏偏能獲得好評,究其原因,在於用人導向和評價機制仍存在弊端。在干部考察中以票取人以票定人不僅挫傷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同時也助長了明哲保身、陽奉陰違、拉幫結伙等不良風氣。筆者認為,選拔干部要堅持用人為公的原則,把好“三察”關,即通過平時觀察、適時考察和隨時監察,多方聽取意見,注重鍛煉考驗,全面客觀評價干部的實績和德行,真正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選任到合適的崗位上,促使其發揮作用建功立業。
選好干部不能“唯分”取人。近年來,競爭性選拔干部使“伯樂相馬”變為“賽場選馬”,在好中選優,優中選強,進而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然而,這種“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方式在實踐中被一些地方和單位片面地理解為通過考試“以分取人”,選拔出來的人不少“高分低能”難當重任。因此,競爭性選拔干部要對考試成績與工作實績綜合分析,不以一張考卷、一場演講“論英雄”,而要全面衡量人選的“考績”與“德績”、口才與口碑、臨場發揮與一貫表現,真正做到好中選優、人崗相適、知人善任,有效避免“干得好不如考得好、實績好不如成績好”的現象發生,使經驗豐富、實績突出、受到群眾擁護的干部脫穎而出擔當重任。
選好干部不能“唯年齡”取人。選拔干部要注重年輕化,但也不能唯年齡是舉搞拔苗助長。一些地方在選拔使用干部時片面注重年輕化,“套公式”、“畫葫蘆”式地選拔年輕干部,導致一批“紙上談兵”式的年輕干部沒有經過“真金火煉”直接走上重要崗位,“在其位難謀其政”,蠻干、亂干現象時有發生,輕則影響干群關系重則阻礙地方發展。而另一方面,“三五一道坎、四十靠邊站、五十晒太陽”成了干部使用慣例,一批經驗豐富的干部因年齡問題退居二線,其干事激情大為受挫。因此,在選拔干部資格條件設置上還須堅持從實際需要出發,著眼發展立足長遠,多選拔業績突出的“精兵強將”挑大梁,從而加快推進各項事業發展。
選好干部不能“唯身份”取人。筆者在隨機調研中了解到,部分單位用人難問題十分突出,“身份符合的人用不了,
身份不符合的人升不了”,一些優秀的企事業單位干部因身份限制長期難以提拔使用,給用人單位和干部本人造成極大的思想困擾。“百裡奚舉於市,孫叔敖舉於海”,反觀古今中外用人觀,真可謂“英雄不論出處”,筆者認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對優秀干部的選拔應打破身份限制的 “框框套套”,堅持立足實際著眼發展。進一步拓寬選人渠道,選拔一批能夠滿足經濟轉型需要,具有專業水平和行業經驗的領導人才進入黨政干部隊伍,為實現中國夢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干事創業環境,使黨的執政根基更加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相關專題 |
· 問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