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頻繁出海,在多方面實現突破。專家表示,中國航母戰斗力已達到較高水平,未來將向核動力化和彈射裝置發展,而編隊演練仍需加強,以形成更高水平整體戰力。
遼寧艦1年“蛻變” 戰斗力達較高水平
2013年可謂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蛻變”之年,通過多次出海訓練,在基地保障、訓練海域、載機訓練、編隊演練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下半年訓練安排尤其緊湊。海軍軍事專家李杰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航母從無到有,戰斗力水平不斷提高,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
基地保障。2月26日,遼寧艦今年首次出海,於次日靠泊青島某軍港,標志中國首個航母軍港已具備靠泊保障能力。11月29日上午,遼寧艦自青島抵達海南三亞某軍港,顯示中國航母在更廣闊海域獲得了基地保障支持。
訓練海域。11月26日上午,遼寧艦自青島出發,實施首次跨海區長時間航行訓練,於28日通過台灣海峽進入南海。李杰指出,中國航母編隊從此將在更復雜的南海執行科研、訓練任務,應對海洋環境與周邊安全環境的雙重挑戰。
載機訓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殲15艦載戰斗機完成首次駐艦飛行訓練和短距滑躍起飛,中國首批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和著艦指揮員通過航母資格認証﹔9月15日成功實施最大重量起降試驗。之后,多型多架艦載機實現了復雜氣象條件下短時連續起飛回收作業。李杰認為,遼寧艦艦機適配訓練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編隊演練。11月26日,遼寧艦在導彈驅逐艦沈陽艦、石家庄艦和導彈護衛艦煙台艦、濰坊艦的伴隨下開赴南海,中國航母戰斗群“新型編成”雛形浮現。12月,遼寧艦在南海配合海軍多個型號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首次組織了作戰系統綜合研試,探索形成航母綜合作戰指揮能力。遼寧艦訓練期間與美國巡洋艦相遇,並派登陸艦阻止美艦逼近緊隨,也從側面反映了遼寧艦編隊演練進展。
12月22日,遼寧艦在南海已完成100余項試驗和訓練科目,首次組織了作戰系統綜合研試,考核了作戰系統、動力系統及艦艇適航性能等,探索形成遼寧艦綜合作戰指揮能力。軍事專家李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在跨海區、長距離的拉動試驗中,遼寧艦針對所有核心科目進行了全方位檢驗,艦載機進行了大強度的起飛訓練,實戰化水平極高,目前遼寧艦的整體技術狀態已經接近初具戰斗力的水平。
遼寧艦今年頻繁出海,下半年訓練安排尤其緊湊。對此,李杰解讀稱,訓練不進則退,航母訓練需要不斷鞏固加強,艦載機技術、訓練也需不斷提高,隻有反復訓練試驗,才能提高水平,磨合改進。他還表示,中國航母從無到有,戰斗力水平不斷提高,從入列至今,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雖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摸索改進,但總體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
中國航母有望核動力化彈射化 編隊訓練待提升
盡管2013年遼寧艦訓練成績斐然,但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航母編隊要形成綜合化、立體化、一體化的整體作戰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海軍軍事專家李杰則指出,未來中國航母必將向核動力化和彈射化發展。
對於遼寧艦在4艘驅護艦的伴隨下赴南海訓練,國防大學專家呙中安和李偉認為,目前“兩驅兩護”航母護航編隊仍有不少弱點,如遼寧艦核心裝備採用俄羅斯技術,存在續航能力不足、遠洋作戰能力有限的問題,而且航母通常需要形成大型戰斗群才有強大的作戰能力,應當配備各種類型的艦艇,各艦艇之間能夠有機協同,中國航母編隊尚做不到這一點。
李杰也表示,遼寧艦在驅護艦的伴隨下赴南海訓練,不僅標志著威懾力的提高,也是“融合”的表現。隻有航母本身融合、艦機融合、航母與周圍護航艦融合,編隊才能真正形成一體。
李杰稱,航母編隊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從北部海域到南部海域展開訓練,在不同的環境中、在與他國出現的具體事件中發現問題,才能不斷提高,為下一代航母的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外界一直對中國國產航母的建設高度關注,中國國防部也多次表示,中國不可能隻擁有一艘航母。由於遼寧艦是從舊航母改裝而成,李杰表示,中國改裝航母,既有創新,也有對過去理念和設計的延續,在仿制和修復等過程中,逐漸掌握航母建造與運用的規律特點,充分借鑒他國理念和工藝,然后構建中國自己未來的航母,將各個方面的優勢都集中到下一代新型航母上。
具體而言,李杰認為:“核動力必然是中國未來航母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航母噸位也將會朝著比較大的方向發展。”
總之,中國航母今后試驗訓練任務仍然很重,但從國家戰略層面上看,遼寧艦訓練進展集中體現了中國綜合實力和軍力的提升,而且表明航母能夠為國家的和平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高辰 張海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