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做客人民網(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 (萬鵬)國家審計署昨日發布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206988.65億元。這也是我國首次摸清政府債務底數。人民網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解讀審計內容。
王雍君指出,國家審計署最新發布的政府性債務審計報告,釋放了兩個關鍵信息:一方面,政府債務風險在整體上仍處可控范圍內,情形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嚴重;另一方面,局部性的債務風險已經累積到令人擔憂的水平,亟需標本兼治。
王雍君談到,國際上大多採用歐盟標准衡量政府債務規模的上限,該標准要求負債率(政府債務余額/GDP)不超過60%。審計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這一水平為39%,遠低於警戒值。考慮到中國的口徑比歐盟口徑大得多—后者沒有包括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以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擔救助責任的債務,如果換算成可比口徑,中國的負債率水平還要低出一大截。另外,中國作為高速成長的經濟體,在可預見的未來,其經濟增長潛力明顯高於作為成熟經濟體的歐盟。這意味著:如果60%的上限對於歐盟是適當的,那麼對於中國而言就偏低了。
王雍君指出,整體可控還表現在:中國政府清償債務的能力比人們想象的要高。任何到其債務,最終都需要通過資產變現、或者通過稅收和其他政府收入償還。以當年收入償付到期債務通常並不可取,因為這會減少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資源。但現在沒有走到這一步,也不太會走到這一步,因為政府債務資金形成了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優質資產,這些資產對於強化服務和提升經濟增長潛力意義重大,而且其中許多資產可帶來現金流收益,必要時可用於償債。規模龐大的土地儲備提供了另一個流動性甚強的償債來源。中央和地方政府還擁有大量的現金儲備—通常稱為財政存量資金。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不同,中國政府擁有強大的資源動員和調配能力,在必要時,完全有能力動員全國力量,應對可能出現的局部債務危機,防止其大范圍擴散。
王雍君強調到,雖然整體可控,但審計報告也顯示局部性債務風險令人擔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基層債務、特別是鄉鎮層面的債務風險,遠高於縣以上各級政府債務風險,個別地區甚至無力償債﹔其次,包括信托、墊資施工等在內的變相融資增多,這類融資既不透明也難以監管﹔最后,自2011年以來,地方債務增長速度依然過快,在一年半時間裡淨增了大約4萬億元。這樣的速度顯然不可持續。有鑒於此,實有必要盡快實施標本兼治之策。
治標之策包括:各級政府定期向社會披露債務報告,量化債務風險﹔各級地方政府盡快向上級政府提交償債能力預測報告,償債能力應基於全口徑現金流預測﹔對已經無力償債的地區和債務主體實施重點監控,根據具體情況盡快實施救援措施,同時約束其提出財政整頓計劃,包括提高現金儲備水平﹔建立自中央至縣鄉政府的四級對下債務預警體系,盡早鑒別哪些地區已經步入紅燈區、黃燈區,哪些地區仍處綠燈區,以便及時採用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鼓勵債務負擔沉重、償債能力不足的地區,擇機通過出售部分優質資產的方式,降低其債務存量。
治本之策包括:將政府性債務納入法定預算程序﹔將債務問責納入官員問責體系﹔將各部門多頭分散管理債務的體制,轉換為財政部門統籌管理債務的體制﹔明確規定地方政府擔保的資格條件和擔保限額﹔對地方投融資平台的銀行貸款建立全面授信審批標准﹔規定市場債券的發行,應以經審計的、公開披露的資產負債表作為前提條件﹔澄清各級政府的債務責任與邊界,避免向下級政府發出錯誤(兜底)信號﹔修訂《預算法》有關政府債務管理條款,研究制定《政府債務管理法》。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
· 王雍君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