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辦公室 劉長順
近來,基層群眾反映,群眾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沒有惠民舉措,而是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 這就是存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最后一公裡”原指完成長途跋涉的最后一段裡程,被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關鍵的步驟。水果蔬菜從產地到百姓餐桌經歷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裡”坐地漲價,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決好農田灌溉的“最后一公裡問題”,如何解決群眾出行難的“最后一公裡”問題等等。諸如此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看似小問題,實則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問題。人的身體一旦“末梢堵塞”,則身體有病,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則危及黨的肌體和執政能力。如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首先,要認真排查和發現“最后一公裡”問題。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排查問題環節要求非常明確,把查擺問題貫穿始終,採取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集體議等方式,切實找出部門和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到群眾中聽意見,真心聽,聽真言,了解群眾所想所期所盼,俯聽群眾所恨所怨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到群眾中聽意見,聽不到真心話,不認真排查,或是視而不見,或是熟視無睹,或是夸夸其談,避重就輕,怎能發現自身存在的“最后一公裡”問題?
其次,要查找造成“最后一公裡”的瓶頸。有的地方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薄弱,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書記沒能配強配優,基層黨員的模范帶動作用也就難以發揮,這就在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無形中產生了一堵牆﹔有的基層鄉鎮、街道和社區便民服務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廳雖已建成,但人員在崗不在位,或服務態度生、冷、硬,便民大廳成了擺設,人民群眾依然辦事難﹔有的基層組織服務群眾能力差,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住房、養老、醫療等惠民政策總是“走在路上”,就差那麼一點點,造成“近在咫尺,遠隔天涯”瓶頸。
第三,要認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裡”問題。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剖析要從深處挖,危害要從大處想,病根要從痛處找,診療要對症下藥,從重從快,藥到病除。要認真分析產生“最后一公裡”的體制機制原因,切實加以整改。對體制機制上出現的問題,要從深化改革入手,徹底改掉原有體制上的弊端,努力鏟除滋生問題的土壤;對小團體利益原因造成壟斷的,政府職能部門要積極主動介入,深入調研,打破壟斷,形成競爭,破解難題;對極少數人恃權弄權而使政府的惠民舉措落不到實處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須嚴肅問責,涉及腐敗的必須嚴懲。
第四,建立長效機制,嚴防“最后一公裡”問題再滋生。要加強黨建創新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尤其要配優配強黨組織書記,要加強基層便民辦事大廳建設,讓便民利民設施真正為民服務,要從體制機制上著手,建立長效機制,嚴防“最后一公裡”現象改頭換面,披上“馬甲”以新面目出現。切實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給群眾,把黨的惠民政策變成老百姓“口袋裡”的實惠。
相關專題 |
·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征文 · 問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