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尹曉宇 張意軒
2014年03月08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改革,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在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個詞出現了77次。
“咬定青山不放鬆。”代表委員們非常贊賞本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魄力。行政體制改革、金融體制進一步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在這些重點領域,改革將深入推進。方向和目標已經確定,代表委員們議論最熱烈的是路該怎麼走?
向市場要效率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堅持放管並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報告中的這一提法讓不少代表委員振奮。
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表示,去年取消和下放審批權416項,今年再下放200多項,是對市場的利好。在這樣的狀況下,投資者需要更充分的市場信息。隨著審批權的下放,本來過剩的產能有可能死灰復燃。市場信息像天氣預報一樣,是投資者的指南。這需要相關政府機構加強對市場信息的發布,市場會自動形成預期,就可以避開一些過剩的領域。
簡政放權是進一步明確市場在基礎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告訴記者,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始終沒有真正確認。市場經濟應是政府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而不是企業找政府蓋章。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還需要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完善與落實。
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張仙蕊告訴記者,從基層群眾的角度來看,行政體制的改革應該從百姓最期盼的領域入手,比如戶籍制度、醫療保障等,突破舊體制的束縛,給予行政事業以嶄新的活力,讓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民資活力再釋放
2013年新注冊企業增長27.6%,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這讓全國政協委員、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非常振奮。能否把民間資本的積極性更大程度地調動起來,能否把民間資本和智慧挖掘出來,這是考驗今年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下一步改革過程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一個“牛鼻子”。他說,報告提出“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因此,需要把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作為一項國家戰略來執行。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這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政府工作報告中稱,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彭開宙透露,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向社會敞開的國家鐵路發展基金今年上半年會有操作性辦法出來。在一些項目上也實行讓民資直接投資,比如,內蒙古煤炭輸出大通道,1800公裡長度,跨越7個省份,民資佔比13%。此外,地方鐵路修建方式上,採取地方政府搭建融資平台,吸引民間資本,山東、湖北等省份已經實行。
加大投資惠民生
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生態……關系民生的領域,在報告中多次提及。2014年的財政預算報告也顯示更多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8%,教育支出增長9.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15.1%,住房保障支出增長9%。
而一句“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更是讓代表委員們記憶深刻。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呼吁轉變能源結構,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比例,發展特高壓電網以應對霧霾。他說,煤炭的現狀是生產在西部,消耗在東部。運煤、存煤都有污染,對地下水的污染不比空氣輕。他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大風電、大核電、大水電,集中生產,用特高壓輸送到內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政府對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參保(參合)人員補助標准到人均320元,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縣。針對醫改,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表示,如果能推進市場化改革,可使中國的醫院體系逐步過渡到一個民營醫療機構佔主體、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供給體系,形成一個以醫生自由執業為基礎的高度市場化的醫生人力資源市場。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