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華縣委黨校教研室主任 孫學祥
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檢驗我們群眾路線執行得好不好的試金石,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在於付諸實踐。
一、必須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付諸實踐。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利益,都集中體現在我們對群眾的感情上。群眾感情源於心裡裝著群眾,沒有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絕對得不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也絕對做不好群眾工作。古人雲:“德莫高於愛民,行莫高於利民。”對於領導干部來說,無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隻有心裡始終裝著群眾,深懷愛民之心,不斷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才能真正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服好務。作為各級領導干部、作為每一位國家公職人員,都來自於人民,因此,為人民謀利益是我們的天職。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我們為人民做事情,是職責所在,必須時刻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領導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必須自覺擺正同人民群眾的位置,尊重群眾,相信群眾,與群眾平等溝通,使自己成為群眾的知心人、暖心人、貼心人。黨員領導干部要真正做到與普通群眾交朋友,與群眾打成一片,必須放下架子,丟掉官氣,真心實意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群眾的疾苦、冷暖時刻挂在心上,並把這種要求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准則。
二、必須把問政於民、拜群眾為師付諸實踐。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這是我們廣大黨員干部應有的態度。在日常工作中,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常認為群眾啥也不懂,習慣把自己當導師,把群眾當小學生,與群眾說話是“我說你聽,我問你答”,甚至動輒“教訓”人家。結果是不僅不能凝聚群眾智慧,而且讓群眾反感。在一些地方,我們常見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做的是關乎未來發展的實事,甚至是為群眾引水修路架橋的好事,但群眾卻不買賬、不領情、不支持,這原因恐怕就在於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聽取群眾意見建議不夠,對群眾的聯系和服務不夠,對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掌握不夠。依靠群眾,真誠傾聽群眾意見,不僅有利於找到解決問題、做好工作的良策,更有利於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體現群眾意願,讓群眾滿意。這也是群眾工作的重要要求。因此,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大黨員干部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甘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堅決克服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的問題。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去體察民情,體驗民生,體會民意,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想問題、作決策的主要依據。
三、必須把深入群眾、真心實意辦實事付諸實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來”、“去”必須是行動,是實踐。堅持群眾路線,要自覺地把黨的群眾工作體現在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的具體行動中,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問寒問暖,到群眾困難的地方去排憂解難,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理順情緒,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當前群眾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很大程度上在於當事人感覺“困惑沒人解、困難沒人幫”。因此,解答群眾的困惑,解決群眾的困難,是我們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切忌“坐著小車溜一圈、穿著皮鞋走一轉、帶著被子住一晚、買點魚肉吃一餐、拿出點錢問一問、蜻蜓點水打回轉”的現象。要帶著感情、帶著問題、帶著責任下基層、到社區、進家庭,說群眾廣泛認同的話,講群眾能夠接受的理,辦群眾普遍歡迎的事。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特別是要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在同群眾朝夕相處中增進對群眾的思想感情、增強服務群眾本領。
相關專題 |
·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征文 · 問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