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歐陽雪梅: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4年03月31日10:56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p29)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講話,再次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這表明,中共中央非常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它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舉措。

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既往經驗教訓的總結與思想成果的凝練

所謂核心價值觀,是指能夠體現社會主體成員的根本利益、反映社會主體成員的價值訴求,對社會變革與進步起維系和推動作用的思想觀念、道德標准和價值取向。黨在重要的歷史關頭,善於以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意識形態領域思想多元,價值觀混亂。黨積極引領,在全國人民中尤其是干部和知識分子中開展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對錯誤思想進行有針對性的批判,提倡為人民服務,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公德教育。在國家百廢待興、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廣大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帶頭苦干,形成了全國上下同甘共苦、共同奮斗的局面。中國不僅很快地恢復了國民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且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依靠自力更生,研制出“兩彈一星”。

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上極少數人夸大毛澤東和黨的錯誤,企圖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引起思想混亂。1979年3月,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做出了正確結論,將毛澤東晚年的錯誤與毛澤東思想嚴格區分開來,科學地評價毛澤東的功過是非,從而統一了人們的思想,使社會主義航船能夠破浪向前。與此同時,中央提出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鄧小平指出:“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7﹞但是,由於在實踐中沒有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基本思想來教育人民、教育學生、教育全體干部和共產黨員,“缺乏一貫性,沒有行動,甚至講得都很少”,“出現了明顯的不足,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2﹞(pp305,306)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過分容忍、畏難手軟,結果是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成為導致1989年政治風波的重要原因。亡羊補牢,江澤民強調精神文明重在建設。2001年,他提出把“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結合起來,提高了道德建設在整個國家治理中的地位。

中共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8﹞的任務。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黨員干部則開展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2006年3月,胡錦濤提出並闡述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專節闡述了“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和集中表達,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思想道德的延伸與展開。

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現實的針對性

現在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頻繁。由於中國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與西方國家存在著重大差異,西方國家把中國發展壯大視為對其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於是借所謂“普世價值”對中國進行思想文化的強力滲透。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內思想意識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如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宗教與世俗、精英與大眾之間的不同形態的價值觀存在矛盾和沖突﹔市場經濟的逐利性導致產生了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改革進入深水區后,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疊加、集中呈現。一些人崇尚虛無主義,信仰缺失,是非界限模糊,美丑不分、榮辱不辨﹔一些人心態失衡、精神焦慮,道德底線失守﹔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極端宗教思想抬頭﹔各種媚俗庸俗文化流行,肆意戲說與篡改歷史。道德楷模與自私自利者共存,先進的文化與落后的文化並生的現象,反映出大眾的價值訴求存在嚴重混亂狀況。

而部分擔負著“教育別人的角色”的文化創造和傳播主體的知識分子價值觀念也存在問題。近代以來,中國以西方為師,歷盡痛苦磨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動融入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之中,在學習吸收的同時,一些人失卻了立場,拿西方的概念來觀照中國,自慚形穢,喪失文化自信。也有一些人秉持遺老心態,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幾乎囊括了人類一切最優秀的東西,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早在中國古代就一應俱全了,忽視其應該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匯聚正能量。這就需要加強思想引導,同時善於尋求最大公約數,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社會主義制度本質追求,並體現國家、社會與個體的內在統一,用以引導、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對具體利益矛盾、各種思想差異進行有效引領整合,使不同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向著共同的目標邁進。魯迅先生曾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民魂,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氣神。積極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培養塑造當代民魂。

三、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的發展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核心理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公民的道德要求。這24個字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追求,並體現國家、社會與個體的內在統一,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遵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中國實際,反映了中國先進文化的要求,關鍵在於共識的養成和踐行。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國家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體現在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中,貫徹到依法治國的方略中,融入公共服務中,以保証追求共同富裕、正義和公平的社會主義主要表征實現,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使廣大人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們認同的現實基礎。

其次,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思想教育要說服人,必須聯系實際,區分層次和對象,找准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做到貼近性、接地氣、有的放矢。以往的一些宣傳,空洞說教,內容不接地氣,其承載的價值理念一定程度上受到大眾的拒斥。群眾認同是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關鍵。宣傳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主體地位,關注其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有思想共鳴,才有效果。要引導知識分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參與實際工作,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供有信服力的解釋。馬克思說:“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9﹞

再次,示范引領是重要途徑。“向雷鋒同志學習”是黨數十年來典型引路的范例,之所以有效,因為雷鋒是人民群眾中產生的。國家不僅要大張旗鼓地表彰那些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而且要禮敬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大力宣傳百姓中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改變過度關注經濟成功人士的現象,對鼓舞人心、傳播主流價值,無疑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最后,實踐養成是基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員干部首先要作表率,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為民、務實、清廉,做踐行的模范。公民道德是根基,把誠信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在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中,助推公序良俗和文明風尚的形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個逐步認識、逐步積累和逐步達成共識的過程,不可能朝夕之功見效。從歷史上看,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發育成熟用了很長時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贏得億萬群眾,也需要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關鍵是堅持不懈的培育和踐行。(作者為當代中國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