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首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發言摘登

韓慶祥:改革總目標與三個根本機制

2014年08月07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結合上深入闡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我們可以從許多角度理解改革總目標,這裡著重從社會發展的動力、平衡、調整三個根本機制角度來理解。

改革總目標是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提出的

1978年改革開放大幕拉開以后,我們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把蛋糕做大,所以,鄧小平同志講發展才是硬道理。從國際上看,可以借用大衛·哈維提出的時空壓縮概念來分析,就是發達國家幾百年時間完成的現代化建設任務,我國要在很短時間完成。這樣,發達國家幾百年時間逐漸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國會在很短時間集中出現。國內的背景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際的背景是時空壓縮,這兩個背景要求我們必須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做大,從民眾角度來講,就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讓一切創新能力迸發﹔從社會角度來講,就是讓一切生產要素都充分釋放能量並作出更大貢獻﹔從國家角度來講,就是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把我們國家的力量、資源集中到解決主要矛盾、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我們的蛋糕相對做大了,我國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鄧小平同志稱為“發展起來以后”的階段。現在是初步發展起來以后的階段,即蛋糕相對做大以后大家都想分蛋糕的階段,也就是進入了表達訴求、矛盾多發、攻堅克難的階段。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美國一個哲學家說過,當一個人為肚子而苦惱的時候,他隻有一種苦惱﹔當肚子的苦惱解決之后,他會面臨無窮無盡的苦惱。蛋糕做大以后大家都想分蛋糕,都想表達訴求,如參與訴求、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等。當前,民眾表達訴求的願望日趨增強,而且需求越來越多樣化。

滿足訴求,需要客觀和主觀兩方面條件。在客觀條件方面,我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資源配置也不夠合理。在主觀條件方面,總體來講,公民的文明素養還有待提高,比如,不少人多講民主而不講法制,多講自由而不想守紀律,多講利益而不講擔當,多講自主而不願承擔責任,多講權利而不講義務,多講索取而不講奉獻,多關注利害而不關注是非,注重表達訴求而不大注重訴求是否合理合法。這樣就進入了矛盾多發期。如果回避矛盾、掩蓋矛盾、繞著矛盾走,結果就是高樓大廈很多、矛盾也堆積成山。這就需要攻堅克難,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發揮好動力、平衡和調整三個根本機制的作用

在這個階段,最根本的問題即影響我國發展命運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改革、發展、穩定。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總問題、根本問題,這個總問題、根本問題在這個階段顯得更加突出了。發展與動力機制有關,穩定與平衡機制有關,改革說到底是調整機制。這三個機制是我國現代化進入目前階段面臨的總機制或根本機制。一個社會沒有動力,就好比一台沒有馬達的機器﹔一個社會失去平衡,就好比一匹脫缰的野馬。既要有動力又要達到和諧,全面深化改革這個調整機制是關鍵。那麼,怎樣解決好改革發展穩定的根本性問題?怎樣發揮好動力機制、平衡機制和調整機制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破解這些根本性問題的,就是要發揮好這三個機制的作用。

要解決好改革發展穩定這一根本性或命運性問題,發揮好三個根本機制的作用,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就必須實現現代化。一是由過去相對注重國家管制走向注重國家法治,注重法治及制度的力量﹔二是由過去相對注重國家統治走向現代共治,即國家的“法”治、社會的“自”治、公民的“能”治和“德”治。這種共治的治理體系實質上涉及的是國家、社會和公民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就必須發揮好國家和政府的法治力量、社會的自治力量、公民的能治和德治力量﹔三是由國家的權力管制走向國家的能治,即靠能力來治理。過去我們主要是靠權力來管制,現在我們要更多發揮政府及其官員的能力,發揮能治的關鍵作用。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