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端端
2014年08月21日13: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包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了方向。(8月15日 中國經濟網)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保護環境是保証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家利益。環境問題解決得好壞關系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國際形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福祉,以及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習近平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用科學的眼光詮釋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需要深化認識,放眼長遠。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自然界的索取也越來越多,我國積累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進入了高發頻發階段。生態文明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如果我們繼續堅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那麼生態環境隻會遭到更加嚴重的破壞,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無法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環境破壞了,民生也無從談起。環保也是生產力,政府要深化認識,放眼長遠,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平衡擔當該擔當的責任,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珍愛環境,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帶來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需要統籌兼顧,和諧發展。習近平說:“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是一種發展觀,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是我們長遠發展的最大資本和潛力。要統籌兼顧、和諧發展,找到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的結合點,正確處理保護環境與生產發展的關系,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需要建章立制,嚴肅問責。溫家寶說:“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布局,抓緊完善標准、制度和法規體系,採取切實的防治污染措施,促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要逐步完善環境法制,抓緊制定環境保護空白領域的法律法規,筑牢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防護牆。“法律是紅線、法治是底線。任何人、任何組織不能觸碰、不得突破。”應當鐵腕執法、鐵面問責,強化執法手段和環境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嚴懲各種環境違法行為,確保問題查處到位、整改落實到位。建立環保責任問責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對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必須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需要全民參與、自覺自為。習近平說:“要真正認識到生態問題無邊界,認識到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保護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生態建設要成為自覺行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正道,是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人民群眾權益,善待一草一木,善待每一寸土地。政府既要著眼於宏觀的保護,又要從微觀入手,發動群眾、教育群眾,使環境保護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不斷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就要求每個人將環保意識植根心中,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坐而論道,不如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身體力行,自覺自為,持之以恆,全民動員保護環境,真正做綠色衛士,為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專題 |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