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主持研究了中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發出了推動“中國能源革命”的號召。作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產國、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一大碳排放國,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因此,中國進行的能源革命,在全球能源秩序發生劇變的當前,對世界能源的發展、全球經濟的繁榮、自然環境的保護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眾所周知,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能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對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新世紀,以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等為媒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又一次跨越。歷史上貢獻世界四大發明的中國,又將以能源革命的方式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盡管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面臨著能源需求壓力巨大、能源供給制約較多、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損害嚴重、能源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等挑戰。我們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此講話,十分清晰地反映了提出“中國能源革命”的大背景,這個大背景可以規范以能源安全概念的“3E”緯度,即能源(energy)、經濟(economy)和環境(environment)。中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將是在力圖在能源、經濟和環境這三個E之間找到平衡點的前提下,啟動能源革命,以解決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瓶頸、能源工業的技術落后以及能源發展與自然環境低相容性的低碳發展障礙。
習主席就推動中國國內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出的五點要求與他在國際能源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相輔相成。后者是能源革命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出發點,而前者是具體行動方向。具體來講:
第一點要求體現在消費方面。堅持節約在先,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有效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把節能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調整產業結構,高度重視城鎮化節能,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第二點要求落在供應方面。堅持立足國內、多元發展和保護環境,即“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
第三點要求落在能源本身的綜合發展。一方面堅持依靠科技,即“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並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另一方面也就是第四點要求,以市場化堅持能源體制革命,即“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
第五點要求落在能源安全觀。堅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即“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伴隨著“大能源”時代的到來,全球能源形勢也同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具體講來,從能源品種來看,煤炭和油氣常規油氣資源不再能“一枝獨秀”,致密油氣、頁岩油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欣欣向榮。核能及各類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技術日益成熟,一定程度上可以“獨當一面”﹔從能源開發區域來看,大陸上油氣勘探開發熱點降低,而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大﹔從能源與自然環境聯系來看,能源發展越來越受到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限制。
“大能源”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真正的“能源權”的出現,而不是以前人們最為關注的“石油權”。“能源權”的獲取不再只是對本國所擁有的資源儲藏量、出口量的競爭,而是對全球各類能源技術的掌控、各大陸上和海洋上資源的國家所投射的影響力大小以及對全球能源治理機制把控等的全面較量。在“石油權”爭奪戰中落后的中國,能否在“能源權”中佔有有利地位,關鍵就是要擴大國際合作。隻有一個全面的開放格局,才能使我們國家的國際能源戰略及時反映出現實世界政治經濟轉型的特點,戰略才不會失去其真正的實踐價值。實現開放的能源安全,充分說明了習近平主席對能源之國際性的理解,對解決能源問題之國際復雜環境的認知,以及對中國業已成為國際能源之主要行為體的肯定。
習主席還講到:“中國是國際能源合作負責任的積極參與者,在國際能源合作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中國將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行可持續的能源戰略,努力為促進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我們在能源發展中將始終遵循以下原則。”從主席講話中,可以清楚地感知,中國的能源革命將是一個惠及整個世界的革命,將是一個“中國栽樹,世界乘涼”的善舉。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許勤華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