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楊善洲精神的歷史解讀和精神探源

王相坤

2014年11月18日11:2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用一生唱響了共產黨人的正氣歌,他的感人事跡生動詮釋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和優秀,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為政、干事、做人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為什麼他能在退休后不在省城享清福,甘願到農村義務植樹,一干就是22年?為什麼他心中時刻裝著群眾,下鄉檢查工作自帶農具走到哪裡干到那裡?為什麼他把共產黨員的責任看得重於泰山,以“自討苦吃”為共產黨人的“職業病”?作為楊善洲個人來講,當年胡耀邦同志送給他的那幅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或許就是答案。作為我們黨來講,楊善洲精神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本文從黨史的角度試述楊善洲精神的形成根源和歷史啟示。

一、“歷史是真實記錄”——從楊善洲身上看到了我們黨的影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旺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見《學習時報》2011年9月5日。)“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 牢記歷史經驗教訓歷史警示》,見《新華日報》1014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認識楊善洲精神洞開了一扇智慧大門。

楊善洲1927年1月出生,1950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11月入黨,2010年10月去世。他的84歲人生、60年革命生涯,經歷了我們黨從民主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三個歷史階段。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我們黨走過的這些光輝歲月裡,楊善洲既是親歷者、見証者,也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積極擁護者、忠誠的實踐者和堅定的捍衛者。1944年,16歲的楊善洲參加了滇西抗戰的支前運動,當民夫,抬擔架,轉運傷員,表現勇敢。新中國成立后,楊善洲參加了革命工作,從鄉農會和武裝聯防隊小隊長到區工委書記、縣委書記一直到擔任地委書記,不管是當普通干部還是主政一方,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當縣委書記時,為了發展農業,解決群眾溫飽問題,楊善洲帶頭種樣板田,提出“推廣良種、推行良法,坡改梯、改土增肥”的思路,總結出“梯面水平、筑牢梯埂、保存活水、生土捶硬、結合實土、挖防洪溝”的“六句話”經驗,使保山的糧食生產邁上新台階,把昔日的深山大溝建成了全國聞名的“滇西糧倉”。當地委書記時,楊善洲總結出山區富裕起來的三條經驗:一要多種茶,二要多栽樹,三要多養畜等。他說:“要正確認識、領導山區建設,必須選點長期蹲下來,調查研究、提出措施,進行試驗、做出榜樣。”(《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頁。)楊善洲就是這樣緊跟黨的步伐,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帶領干部群眾團結奮斗,改天換地,開拓創新,不斷前進。

楊善洲做的這一切,是黨的事業發展的縮影,黨就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許許多多共產黨員特別是老一輩革命者都是這樣做的,楊善洲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是黨的偉大事業給了楊善洲機會,吸引他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有了為人民服務的平台﹔是黨的正確領導給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幫助他戰勝了工作中的各種困難﹔是黨的培養教育,讓他明白了如何做人、作官、做事,增強了工作本領,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楊善洲的成功,從根本上講,是黨的事業的成功。楊善洲精神的背后,是強大的中國共產黨影子,是千千萬萬個模范踐行黨的先進性的共產黨員的影子。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取得執政地位並長期執政,不斷贏得各族人民信賴的原因﹔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今天的中國是歷史上最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時期的原因。

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楊善洲身上看到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斷傳承並發揚光大

楊善洲是中華沃土上聳立的又一座精神豐碑。胡錦濤同志用兩個“一輩子”(即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利(《黨員干部楷模楊善洲》,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頁。))形容他的執著和堅守。習近平總書記把楊善洲精神內涵概括為“四觀”: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以正確的權力觀用權,以正確的事業觀干事,以正確的群眾觀做人。(《黨員干部楷模楊善洲》,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頁。)楊善洲確確實實是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學習的楷模。他的優秀使人民為之動容,使各級干部倍感壓力,使腐敗分子感到羞愧,使很多人發出驚嘆,於是,引起關於退休之后為什麼不過安逸生活而要用大亮山種樹?為什麼給林場爭取到幾百萬元資金卻不要提成?為什麼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交給政府?為什麼把群眾的事看得比自家的事還重?等等發問。是什麼給了楊善洲一輩子堅守的巨大精神力量?

楊善洲的回答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接受記者採訪關於“對新形勢下保持黨的先進性有什麼好的建議”的提問時,楊善洲說:“我認為一些優良的傳統和作風必須要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黨員干部楷模楊善洲》,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它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黨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時期,它的主要功能是凝聚共識,統一行動。在執政初期,它成為調節黨員關系、黨群關系、黨政之間關系的機制,通過運動和動員的方式有力推進各項工作,體現為一種決策力和執行力。在制度建設尚不成熟,要素體系尚未健全的時期,它較好地彌補了意識形態剛性色彩褪去后的真空狀態,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作為黨的一員,在黨內生活中,楊善洲無時無刻不受到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教育、熏陶、引導和感染。剛參加工作時,他擔任鄉土改工作隊分隊長,由於經驗不足,把一戶中農錯劃成地主,當事人不服,上級派人復查,確屬劃錯,要求楊善洲糾正錯誤並作檢討。楊善洲想不通:干革命還興反復?干工作還要挨批評?組織上給他講如何認識土改工作的性質、目的,如何把握政策尺度,如何掌握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在黨的教育幫助下,楊善洲慢慢想通了。在群眾大會上公開主動作了檢討,糾正了錯誤。這件事影響了他的一生。后來他說:“共產黨之所以先進,共產黨員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從不犯錯誤,而是犯錯誤之后能及時改正,深化提高認識,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9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揭露和糾正缺點錯誤,及時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這些優良傳統必須要發揚。”(《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頁。)“凡是實踐証明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如果過去批判了,現在就要恢復,今天不恢復,明天也要恢復﹔凡是實踐証明是錯誤的,就要堅決糾正,現在不改,以后也要改,必得越早越好,錯誤的東西,任何人想維護也是維護不住的。”(《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0頁。)這就是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思想引導作用。

幾十年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傳承發展,先后誕生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等等,涌現出雷鋒等一大批時代楷模。黨的領袖更是率先垂范,帶頭踐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這些,對楊善洲影響至深。楊善洲在日記中寫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來源於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這個精神支柱,就會產生勇敢和毅力,就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就能經得起生死的考驗。”(《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3、95頁)這就是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精神激勵作用。

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賦予新內涵、提出新要求。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上作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了著名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十六大期間,黨又提出了“八個優良作風”:即要勤奮好學、學以致用。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要顧全大局、令行禁止。要發揚民主、團結共事。要秉公用權、廉潔從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楊善洲把這些具體規范和要求,作為立身、立德、立行的准則,模范弘揚。他說:“搞建設、搞生產,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深入調查研究的作風,單靠開會、發文件、空喊空叫,是辦不好事情的。”(《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頁。)“喊啞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指標再先進,口號再好聽,領導上不去,也是老和尚念經,自己念給自己聽,群眾是不感興趣的。”(《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頁。)這就是優良傳統和作風的行為規范作用。

在楊善洲的人生辭典裡,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集中體現在黨的三大作風、兩個務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上。(2005年8月,楊善洲在《革命傳統教育發言稿》中說:“關於革命傳統,毛澤東同志解放初期在西柏坡向全黨同志提出,牢記兩個務必。還有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也是黨的優良傳統,革命精神就是為黨和民族的利益勇於革命斗爭,不怕犧牲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還有黨的三大作風。見《黨員干部楷模楊善洲》,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82-383頁。)具體說就是:一是求真務實。他說:“我這人沒有發財的命,也不想發財,隻有實實在在干點事。”(《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頁。)“能不能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我們各項工作成敗的關鍵。實事求是,就是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自覺地按客觀規律辦事。”(《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頁。)二是群眾觀點。他說:“群眾生活得還不好,自己太好了不安逸。”(《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頁。)“我們奮斗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園嗎?”(《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頁。)“隻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5頁。)三是艱苦奮斗。他說:“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它不只是勤儉節約、艱苦朴素的問題,還有更深遠的含義,那就是為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社會主義事業頑強戰斗,不怕困難,不怕任何犧牲的奉獻精神。”(《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頁。)四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說:“隻有真正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教育人,培養出好的干部隊伍。”(《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8頁。)五是培養干部。他說:“在現有干部中,不懂行的人很多,‘萬金油’干部很多,主要是沒有經過訓練,不懂技術、不懂管理。要改變這種現狀,唯一的辦法就是培訓干部,這是黨的優良傳統。”(《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8頁。)六是廉潔自律。他說:“撈油水的機會是有的,但是我沒有撈。共產黨員拿著工資為人民服務再要錢,那怎麼成?”(《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頁。)

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成為引領楊善洲加強黨的修養,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踐行黨的要求的教科書。楊善洲的事跡,通篇寫著四個大字:“優良傳統”,優良傳統引領他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名共產黨員、怎樣做執政黨的領導干部。優良傳統給他明確了共產黨員的行為規范:“三大作風”、“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八個優良作風”。優良傳統給他樹立了學習標杆:戰爭年代的張思德、劉胡蘭、董存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雷鋒、王進喜等。從楊善洲的身上,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紅軍精神、老八路精神這一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又回來了,似乎看到了延安窯洞的“煤油燈”、毛澤東送給兒子毛岸英作為結婚禮物的那雙舊毛毯和“朱德的扁擔”。歸根到底,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奠定了楊善洲精神的基礎。楊善洲如是說:“現在我們工作、生活有這麼好的條件,都是老一輩革命者們用鮮血、生命換來的。這一點千萬不能忘記,還要世世代代傳下去,中國發展鞏固才有希望。”(《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頁。)

三、“歷史是今天的昨天”——從楊善洲身上拈出我們黨肩負的歷史責任的重量

90多年前,在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規定了黨的歷史使命:“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水﹔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25)第1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頁。)

60多年前,新中國成立。在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証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30多年前,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在黨的引領下成長起來的楊善洲,始終牢記黨的歷史使命,在黨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根據形勢任務和崗位變化,不斷把黨的使命細化為自己應盡的政治責任,恪盡職守,默默奉獻。在位的時候,堅持以治理一方為己任。他說:“我是整個保山地區的書記,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是大事。”(《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頁。)“我們是黨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餓肚子,我們就失職了!”(《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8頁。)退休以后,他壯心不已,為家鄉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發揮余熱。他說:在工作崗位上總會退休,但共產黨員沒有退休的時候,我還沒有享福的權力。”(《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頁。)“退休以后干什麼,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森林,種樹扶貧。”(《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頁。)“辦林場是盡義務,不要報酬。現在白苦、白干,給子孫后代來享受,這是我的義務和責任。”(《楊善洲箴言》,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頁。)

從楊善洲身上所展示出的共產黨人的使命意識體現在:一是知恩報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楊善洲說:“我是抱著對共產黨的感激之情走出來的。1950年,解放軍進駐保山后……不久,我們家分到了土地,全家人的‘長工’命運從此徹底改變。當時周圍的土匪到處滋擾鬧事,為了保衛貧苦農民的勝利果實,我自願報名參加了民兵,走出了家鄉,並且一走就是60年。現在想想,當時能毫不猶豫地走出來,就是報著對共產黨的深深感恩之情”。(《黨員干部楷模楊善洲》,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0頁。)二是兌現承諾。在回答記者“為什麼會去大亮山種樹”的提問時,楊善洲說:“我是在兌現許給老百姓的承諾。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因工作關系沒有時間回去照顧家鄉父老,他們找過多次我也沒答應,但我答應退休以后幫鄉親們辦一兩件有益的事,許下的承諾就要兌現。”(《黨員干部楷模楊善洲》,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6頁。)三是宗旨意識。楊善洲說:“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遠大目標是使整個中華民族富裕起來,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黨后,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奮斗目標。”“我是一名黨員,又是領導干部,我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麼多年來,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我高興還來不及呢。”(《黨員干部楷模楊善洲》,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9頁。)

胸懷使整個中華民族富裕起來遠大理想的楊善洲,以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著追求,實踐了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正是因為他把一輩子為黨和人民做事看成是報恩,把共產黨員的稱號、領導干部的權力看成是服務人民的責任,把譜寫最后的感動、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揮余熱看作是共產黨員的本分,黨員責任永不退休,服務人民永遠止境。所以,他才能在領導崗位上模范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始終如一﹔所以,他才能在退休之后毫不留戀在省城過舒坦生活,主動要求回家鄉義務種樹﹔所以他才自覺做到拒絕接受提成、獎金,不讓家人佔公家一分錢的光。楊善洲精神啟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需要從我做起,一代一代接續奮斗﹔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須牢記責任,活到老奉獻到老,一輩子為人民服務。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廣大黨員、各級干部都能像楊善洲那樣,就能匯聚成巨大的中國力量,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相關專題
· 問題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