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開啟了歷史發展的新紀元。回歸后,澳門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實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走上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情況,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
回歸15年,澳門特區政府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與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有機結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居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統計顯示,從1999年到2013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502.7億澳門元增長至4134.7億澳門元,年均增長16.2%﹔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至8.7萬美元,增長4.8倍,已經是亞洲乃至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一國兩制”作為一項開創性事業,對中央來說是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對實施這一制度的澳門來說是重大歷史轉折。15年來發生在澳門的變化和成就証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並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
“愛國愛澳”優良傳統是澳門能夠正確處理好“一國”與“兩制”關系的主要原因。從回歸之日開始,澳門特區政府就把在澳門同胞中宣傳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培育自覺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觀念、自覺融入中華民族的民族觀念和“當家作主”的“新公民”意識,作為其施政的重中之重。在“愛國愛澳”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一心一意地投身以“一國”為前提和基礎的“兩制”之“優質社會”和“和諧社會”的建設,推動澳門經濟社會不斷進步和全面發展。
2009年2月25日,一部萬眾矚目的法案在澳門特區立法會獲得通過,廣受各界贊譽。這就是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制定的《維護國家安全法》。
在澳門,審議法案時必須逐條表決。當天的表決結果是:大部分條文獲全票通過,所有條文均獲高票通過。而在法案公開咨詢期間,特區政府共收到784份意見,近九成贊成立法。當天,澳門特區政府亦發表聲明指出:“自行立法維護國家安全,是特區全面貫徹落實《澳門基本法》的必要舉措,亦是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理所當然、責無旁貸的責任……澳門居民在立法過程中所凝聚和展現出來的愛國愛澳情懷,亦將成為特區持續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財富。”
回歸15年來,澳門的民主政治依法穩步推進。回歸前,葡萄牙委派總督在澳門實行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回歸后,澳門特區政府和立法機關由當地人組成。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立法會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
行政長官選舉的民主程度不斷提高。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經200人組成的推選委員會選舉產生,第二任至第四任行政長官人選經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選舉委員會的規模由300人增至400人。四大界別人士按相同比例組成,體現了均衡參與,具有廣泛代表性。
立法會選舉的直選因素不斷增加。第一屆立法會有23名議員,其中8人由直接選舉產生﹔第二屆立法會有27名議員,其中10名由直接選舉產生﹔第三屆、第四屆立法會議員數目均為29人,其中12名由直接選舉產生﹔第五屆立法會議員數目為33人,其中14名由直接選舉產生。除了委任議員外,無論是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選民的投票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投票人數從近10萬人增至逾15萬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澳門的民主進程和“澳人治澳”的政治成熟度。
回歸15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在推進“澳人治澳”的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了一個基本原則——在“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的基礎上“循序漸進”。也就是說,澳門的“民主化”不能以犧牲澳門社會最寶貴的資源——“穩定”和“和諧”為代價。這一基本原則,已經成為澳門社會各界的基本共識。
澳門回歸15年,“一國兩制”建設的艱巨和復雜程度,遠遠超出了國際社會、海內外的中國人包括澳門同胞的想象。中央政府和中國內地、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維護澳門政治穩定、社會和諧以及“循序漸進”地推進“民主化”的努力,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沖擊和挑戰。但是,“愛國愛澳”的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在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內地無條件的支持下,無一不是直面機遇和挑戰,群策群力,不斷“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為“一國兩制”創新性的偉大實驗和探索,提供了一個可資參考和借鑒的成功樣板。
撫今追昔,今天的澳門,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我們希望特區政府“牢記中央政府重托和廣大澳門居民信任,依法履職盡責,增強前瞻意識和憂患意識,提高特區治理水平,扎實謀劃和推進澳門可持續發展,為‘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不斷推進“一國兩制”事業,是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堅信,在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門同胞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我們為“澳門明天更好”祝福!
(作者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專題 |
· 齊鵬飛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