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馬克思主義部副主任 李 放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的硬道理。在全面深化改革時期,鄧小平對黨和人民卓越的歷史性貢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思想資源。
一、中國改革開放超越政治解放的歷史必然性
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實現了歷史性解放,“這是一個絕大的變化,這是自有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以來無可比擬的大變化”,更是“一個偉大的創造性的成就”。然而,在鄧小平的視野中,“解放”不能僅僅停留在中國“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的政治層面。新中國的制度變遷不僅包括政治領域,更要包括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才能使中華民族實現徹底解放,走向民族復興。面對中國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的局面,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鄧小平深刻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超越政治解放,實現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決定了改革開放勢在必行。
二、從“北方談話”到“南方談話”的戰略頂層設計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1978年9月13∼20日視察本溪、大慶、哈爾濱、長春、沈陽、鞍山、唐山、天津等地時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以下簡稱“北方談話”)。他鮮明地提出:“兩個凡是”不是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這樣搞下去,要損害毛澤東思想。搞現代化,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要解放思想,不合理的東西可以大膽改革。關起門來搞爬行主義是不行的,要好好向世界先進經驗學習。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這是最大的政治。要引進技術改造企業,加大地方的權力,特別是企業的權力。先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
蘇東劇變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期,中國改革開放處在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鄧小平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發表的“南方談話”,把改革開放推向了歷史新階段。他著重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要以社會主義本質論和“三個有利於”為標准,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打破在計劃與市場問題上的束縛。要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中國發展的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要用正確的組織路線強化保証正確的政治路線。要堅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北方談話”和“南方談話”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了當代中國兩次思想大解放,指引了改革開放的航向。
三、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重要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把社會主義發展中舊的、不合理的阻礙因素改成新的、適應客觀發展需要的動力因素,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系統性發展規定了如下重要原則: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定理論自信。第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第三,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化。第四,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反對西化分化政治圖謀。第五,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關起門來搞建設。第六,堅持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國自主性,主張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贏得社會主義的比較優勢。第七,堅持把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反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腐敗現象。
四、改革開放實踐的當代價值與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8•20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鄧小平的歷史性和世界性貢獻就在於:“我們的國權,我們的國格,我們的民族自尊心,我們的民族獨立,關鍵是道路、理論、制度的獨立。”這為我們黨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實踐前提。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和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鄧小平“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就是在本質上實現了對社會主義理論“范式”的“武器的批判”,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而且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成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壓卷之作。
相關專題 |
· 《當代中國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