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捷:鄧小平與改革開放的啟航

2015年01月12日15:19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摘 要﹞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中國步入改革開放新時代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他在啟程揚帆之時就為改革開放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鄧小平同“兩個凡是”進行了旗幟鮮明的堅決斗爭,在他的支持和倡導下,全黨開展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鄧小平旗幟鮮明地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隨后,他又親自主持起草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評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科學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科學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勝利完成了撥亂反正的任務。中共十三大根據鄧小平的思想,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概括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的形成,既是鄧小平科學總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結晶,也是鄧小平科學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結晶。20世紀90年代初,面對國際格局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國內改革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對改革開放基本經驗作了系統總結﹔既突破了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長期束縛,又明確了社會主義本質和“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提出了關於先富與共富的設想和關於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設想。

﹝關鍵詞﹞鄧小平 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A8﹔K27﹝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5-4952(2014)06-0010-04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中國步入改革開放新時代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啟程揚帆之時就為改革開放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一、力挽狂瀾,撥亂反正,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以及對“四人幫”的揭批清算,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創造了重要條件。然而,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還有不少攔路虎和絆腳石,其中之一便是被稱為“兩個凡是”的指導思想。

鄧小平同“兩個凡是”進行了旗幟鮮明的堅決斗爭,他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1﹞為了破解“兩個凡是”,鄧小平提出,“要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我們黨的事業、社會主義的事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推向前進”。﹝1﹞(p.42)在他的支持和倡導下,全黨陸續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標志著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盡管“兩個凡是”被徹底破除,但是圍繞如何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上的人和事,特別是如何評價毛澤東、如何評價“文化大革命”等問題,黨內出現模糊認識,甚至出現企圖徹底否定指導思想、徹底否定黨的歷史、徹底否定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道路的錯誤思潮。在關鍵時刻,鄧小平再一次力挽狂瀾,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旗幟鮮明地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隨后,他又親自主持起草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歷史決議》),科學評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科學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科學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勝利完成了撥亂反正的任務。

總結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辟未來。《歷史決議》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2﹞通過十個方面所描述的這條道路,實際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個方面所體現的理論,實際上就是鄧小平理論的雛形,亦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雛形。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正是在如此豐厚的歷史積澱下,才有了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著名開幕詞,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石破天驚之語。

二、總結經驗,繼承發展,形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987年召開的中共十三大根據鄧小平的思想,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概括形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足於堅實的國情基礎和理論基礎之上。

中共十三大做出的科學論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正確認識中國社會所處的歷史階段,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第二,深入分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第三,科學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四,完整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經過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三大將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共十三大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完整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的形成,既為改革開放規定了正確航向,也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邁出了具有跨越意義的決定性一步。

這條基本路線的形成,既是鄧小平科學總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結晶,也是鄧小平科學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結晶。第一,明確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大鍋飯也不是社會主義。第二,明確了社會主義的中心任務和中心工作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三,明確了社會主義發展要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革命。第四,明確了既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毛澤東思想,把堅持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第五,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和“三步走”發展戰略。

實踐証明,以上這五條總結對於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推動現代化建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有了這五條,既同傳統社會主義相區別,又能自覺抵制各種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錯誤思潮﹔既堅持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探索的積極成果,又吸取了沉痛教訓,並能確保永不再犯。

三、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特征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時,中國面臨著如何應對國際格局巨大變化和國內改革發展巨大挑戰的雙重考驗,迫切需要明確下一步的改革目標和發展方向。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處變不驚,堅信“現在世界發生大轉折,就是個機遇”。﹝3﹞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在以下三個方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既突破了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長期束縛,又明確了社會主義本質和“三個有利於”原則。突破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長期束縛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突破了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傳統觀念,提出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著名論斷﹔﹝1﹞(p.231)二是突破了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傳統觀念,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做了經典性的闡發。鄧小平還提出了判斷改革開放成敗得失的客觀標准,即“三個有利於”。﹝3﹞(p.372)

其次,對改革開放基本經驗作了系統總結。包括: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改革開放不爭論,允許看,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要管黨,主要是防止共產黨內部出問題﹔高度警惕兩種錯誤傾向。﹝3﹞(pp.370∼383)以上這些經驗總結,每一條都是經驗與智慧的結晶,都包含著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最后,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發展提出了兩大設想。這就是關於先富與共富的設想,關於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設想。如今,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的全面深化改革號角的鼓舞下,全黨、全國人民正在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為總目標,並且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從另一個角度驗証了鄧小平上述設想的精確性,令人嘆為觀止。

﹝ 參 引 文 獻 ﹞

﹝1﹞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頁。

﹝2﹞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人民日報》1981年7月1日。

﹝3﹞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頁。

﹝4﹞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日報》2014年2月18日。

﹝作者簡介﹞李捷,研究員,《求是》雜志社社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100727。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