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問題研究

黃成義

2015年01月14日15:2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是否重視做群眾工作,是否善於做群眾工作,是衡量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稱職、領導能力強不強的一個基本標准”。這是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對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按照這一新要求,領導干部要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認真研究。那麼,新形勢下為什麼強調領導干部要做好群眾工作?領導干部如何做好群眾工作?

一、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實現和完成黨提出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需要做好群眾工作

﹙一﹚適應新形勢新變化,需要做好群眾工作。回顧一下黨做群眾工作的歷史,我們懂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由於對侵略者的仇恨、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慨和對領袖的忠誠,廣大人民群眾同心同德,思想高度一致,行動高度統一。抗日戰爭時期,黨一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要求奔赴抗日最前線﹔解放戰爭時期,黨一句“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口號,廣大人民群眾為建立新中國拋頭顱,洒熱血﹔建國后到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一句“最高指示”,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去。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形勢發生了新變化:從國家層面來講,國家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經濟利益、生活方式、組織形式多樣化,社會變革速度加劇,社會群體分化日益突出。從廣大人民群眾層面來講,廣大人民群眾因經濟地位、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若干不同層次的群體﹔思想觀念呈現出差異性、多變性、獨立性和選擇性﹔價值趨向多元,利益需求和分配方式復雜多樣,貧富差距拉大﹔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日益多樣,人員流動范圍擴大,職業和身份變動越來越頻繁﹔民主意識、法律意識、參與意識不斷增強。這些新變化,在給領導干部密切和群眾關系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給領導干部如何做好群眾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領導干部不能再用過去口號的方式來組織領導群眾,必須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善於做好群眾工作,更好地帶領群眾不斷前進。

﹙二﹚實現和完成黨提出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需要做好群眾工作。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和完成既定目標任務的同時,總是根據和分析國內外變化了的新形勢新情況,抓住機遇,適時地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新的目標任務舉措。以農村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解決溫飽問題、90年代總體達到小康后,進入21世紀,黨又提出新農村建設這個總目標總任務﹔具體的有如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礎上,十八大又提出到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決定農村的各項目標任務,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農村的各項改革舉措,每年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針對“三農”作出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部署,等等。黨提出所有這些新目標新任務新舉措的實現、完成和落實,需要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二、做好群眾工作,要在“六要”上下功夫,避免群眾工作中出現失語問題

“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遇到矛盾,束手無策,群眾不信任不買賬的問題,現在在有的領導干部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很多場合,一些領導干部就處於這樣一種失語狀態。這種失語狀態固然與一些領導干部自身的素質能力低下有關,更多的是這些領導干部群眾工作極不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有關。因此,領導干部要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在“六要”上下功夫,把群眾工作做好。

﹙一﹚要在密切聯系群眾上下功夫。密切聯系群眾,是群眾工作的基本工作作風。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群眾,全面准確了解群眾疾苦,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 所怨。特別是要到困難大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矛盾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到條件艱苦、偏遠落后的地方去,到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去,串百家門、聽百家言、察百家情,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遇到問題要抓住不放,遇到上訪要現場辦公,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解決一些久拖不決的遺留問題,切實解決影響安定團結的重點問題。密切聯系群眾,在工作中要做到主動而不推拖,服務而不強制,細致而不粗糙,依法而不隨意,在法律框架內解決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使工作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不留后遺症,不造成被動。

﹙二﹚要在增進信任上下功夫。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石就是增進信任。增進信任就是增進領導干部與群眾相互信任。首先,要增進領導干部對群眾的信任。領導干部要堅持相信群眾,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尊重群眾、理解群眾、關心群眾,做到以理服眾、以情服眾,使自己成為群眾的貼心人。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熟悉群眾,與群眾交流生產生活情況,從感性上加深對群眾的親密感情。要善於發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生產經驗和創造力量,相信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從理性上尊重、依靠和信任群眾。其次,要增進群眾對領導干部的信任。領導干部要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提高群眾工作意識和群眾工作能力。要借助多種途徑暢通黨群干群溝通渠道﹔要對突發公共事件作出及時反應,保護群眾利益不受傷害﹔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依據群眾評價來判斷自身有沒有政績、政績大還是小﹔要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對群眾來信來訪要做到把來訪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信當家書、把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家事、把群眾工作當家業,接待來訪有熱心、聽取意見有耐心、解決問題有真心、改正錯誤有決心。

﹙三﹚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群眾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解決群眾的具體實際問題和困難,特別是打通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領導干部要堅持教育群眾和服務群眾相統一的原則,在工作中,既要解決群眾思想認識問題,又要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自覺地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安危作為第一責任,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盡心盡力把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辦好。要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協調改革過程中的各方面利益關系,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特別要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企業改制、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涉法涉訴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熱情幫助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要進村入戶,選擇反映問題最突出的群眾結對子、交朋友,選擇最困難的群眾去關心、去幫扶,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保証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四﹚要在增強法制觀念上下功夫。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辦事,是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總的來說,就是要嚴格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中“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要求開展工作,主動向群眾宣傳憲法知識,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糾紛,依憲保障人民群眾權益。具體來說,就是要嚴格執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憲法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發揚民主、按照合法程序予以解決。要引導群眾合理合法地表達利益訴求,保護自身權益,糾正“權大於法”、“法不責眾”的錯誤觀念。要在政法部門內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的觀念,在執法過程中堅守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則﹔要在廣大黨員干部中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牢固樹立依法執政觀念,培育群眾工作遵法執法法治氛圍,形成人人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環境﹔要加大對群眾工作過程的法治監督,建立監督員制度、拓寬群眾監督渠道﹔要加強對不法行政行為的懲治,從干部問責、經濟賠償等層面多管齊下,加大對群眾工作中無視法律、違背法律行為的處理。對於情節惡劣,后果嚴重構成違法犯罪的群眾工作行為,絕不姑息,依法移送司法機關給予刑事處罰。

﹙五﹚要在搞好示范引導上下功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體現了時代精神,是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因此,領導干部要牢記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以自身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群眾,重視用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教育群眾, 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他們的感人事跡和高尚品質﹔要改進宣傳方法,讓群眾感到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為此,領導干部平常要注意發現和總結自己管轄區內的先進典型,使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氣,增強群眾工作親和力和感染力。如:在農村,要注意發現、總結和宣傳奔小康、建設美麗鄉村,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鎮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在企業,要注意發現、總結和宣傳在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濟效益,創建企業文化,培育企業精神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在社區,要圍繞加強城市管理、服務市民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注意發現、總結和宣傳在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在下崗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中,要注意發現、總結和宣傳再就業、自強自立和創業致富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等等。

﹙六﹚要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上,總的就是要求領導干部深入研究網上輿論引導的特點和規律,主動佔領網上思想輿論陣地,把群眾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具體的就是要求領導干部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互聯網群眾工作服務平台,利用互聯網平台,請群眾“拍磚”,為群眾釋疑解惑,形成良好互動﹔要建設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面向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等處理公開信息的外部網絡,把大批馬克思主義思想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學藝術作品數字化,建設豐富多彩、通俗易懂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數據庫,形成中華民族共有的網絡精神家園﹔要建設縱向貫通中央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橫向延伸到群眾工作部門的內部網絡,逐步建成覆蓋到村到屯到戶的群眾工作網絡平台,實現群眾工作協同、資源整合與共享﹔要建設群眾工作應用系統,重點建設群眾工作電子政務系統、電子檢察系統、電子教育系統、輿論監督系統,增強群眾工作信息處理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增進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外,要積極運用現代通訊方式,建設信息處理中樞,保持群眾工作的信息暢通。

總之,在“六要”上下功夫,歸結為一點,就是領導干部要在實際發展工作中“做到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

三、做好群眾工作,要健全和完善有效管用的常態化制度機制,使群眾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早在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就說:“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實踐反復証明,有規可依才能增強科學性、系統性,有章可循才能減少盲目性、隨意性。因此,做好群眾工作,要健全和完善有效管用的常態化制度機制。

﹙一﹚健全和完善服務群眾制度機制。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務群眾,就要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把群眾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把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因此,健全和完善服務群眾制度機制,就要健全和完善方便群眾辦事、暢通群眾表達意願渠道的各項制度機制﹔健全和完善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工作制度機制。通過健全和完善制度機制來適應新形勢對服務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群眾中的帶頭、推動、督促、保証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聯系群眾制度機制。聯系群眾制度機制是各種制度機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制度機制。過去在實踐中建立了許多聯系群眾的制度機制,如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制度機制﹔到貧困村屯鍛煉和幫扶的制度機制﹔聯系村屯、貧困群眾的制度機制等等。因此,為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在過去已有制度機制的基礎上,要不斷探索加強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新制度機制,特別要在健全和完善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加強監督制度機制上下功夫。健全和完善制度機制化的聯系方式,使群眾表達利益訴求走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健全和完善信訪制度機制。信訪工作是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領導干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傾聽群眾呼聲的窗口、體察群眾疾苦的重要途徑。能否有效解決信訪問題,已經成為衡量領導干部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志。因此,領導干部要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健全和完善信訪工作綜合協調制度機制、信訪問題排查化解制度機制、信訪信息匯集分析制度機制、信訪督查工作制度機制、上下各負其責、接待群眾來訪制度機制。通過健全和完善信訪制度機制,努力提高信訪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健全和完善維護群眾權益制度機制。群眾權益包括政治權益、經濟權益和物質文化生活權益等。健全和完善維護群眾權益制度機制,一要健全和完善暢通的群眾訴求渠道,使得群眾意見建議和自身利益要求能透過合法的管道得到表達。訴求管道的通暢,一方面可以舒緩群眾的情緒,另一方面也為領導干部知民情、解民意提供第一手參考資料,特別是苗頭性、傾向性和群體性問題。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對群眾提出問題的解決制度機制。解決問題制度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可以提升群眾的向心力,樹立領導干部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今后的管理中少走彎路。健全和完善解決問題的制度機制,要做到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意見建議和訴求及時做出反應,不能久拖不辦或不了了之,從而激化情緒﹔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意見建議和訴求要採取相對應的措施和解決辦法,追求解決一個,息訪一片的效果﹔對群眾提出的解決訴求、維護群眾利益的措施辦法要有保証並切實可行,而不是臨時應付。

﹙五﹚健全和完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工作制度機制。人民內部矛盾是現階段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其基本特點,一是經濟利益關系矛盾突出﹔二是矛盾成因多元,演變過程復雜﹔三是矛盾的對抗性有所增強。人民內部矛盾出現經濟問題政治化、內部問題社會化、局部問題擴大化的趨勢。因此,健全和完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工作制度機制,是現階段領導干部的一大重要課題。工作中,要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把各類矛盾和糾紛解決在當地、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依據相關法規和政策,引導群眾通過正當渠道反映和解決問題﹔要健全和完善社會聯動調解制度機制,把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結合起來﹔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群體性事件處置制度機制和方法,努力避免因為決策失誤和工作不當引起群眾不滿,依法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防止局部性問題轉化為全局性問題、非對抗性矛盾轉化為對抗性矛盾,注重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一旦發生因人民內部矛盾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主要負責人必須迅速趕赴現場,靠前指揮,敢於負責,按照“解決合理訴求、避免連鎖反應、爭取多數群眾、減少社會沖擊”的處置原則,迅速地、面對面地做好群眾工作。在處置群體性事件中,注意多從依法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對發生暴力行為或者嚴重損害社會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要及時、果斷採取措施,堅決制止違法行為,盡快平息事態。

﹙六﹚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制度機制。科學巧妙有效地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是領導干部的又一道重要課題,也是助推社會和諧,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直接關系到大局的穩定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制度機制,總的來說,要做到“三確保”:確保問題發現得早、解決得了、解決得好﹔確保問題少發生、不發生﹔確保對重大突發事件反應迅速、處置得力。具體來說,一要健全和完善源頭治理制度機制。從源頭上把住產生問題和矛盾的“閘門”,力求做到群眾不支持的事不做,與民爭利的的事不做,條件不成熟的的事不做。要對影響面大、牽涉多數群眾利益的問題採取決策聽証,切實將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交給群眾。二要健全和完善分類化解制度機制。對群眾的合法訴求,要依法依規按政策盡快處理,做到全部合理的全部解決,部分合理的部分解決,盡可能一次性處理到位﹔對反映的問題屬適用程序不當或屬歷史積演的疑難問題,要做好解釋說明工作,爭取群眾的理解和當事人諒解﹔對“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問題,要在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的同時,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對訴求過高的,要做好過細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四、做好群眾工作,要在方法手段上做到“揚棄”分明,該“揚”的揚該“棄”的棄

“揚棄”是哲學上的名詞。“揚”就是繼承和弘揚、創新和提高﹔“棄”就是克服和摒棄。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在方法手段上該“揚”什麼、“棄”什麼,領導干部必須搞清弄明。

﹙一﹚關於“揚”的問題。要繼承和弘揚我們黨在近六十年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好方法。比如注重從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將心比心換取真心的方法﹔蹲點農戶“三同”調研的方法﹔入鄉隨俗—到什麼山喝什麼歌的方法﹔學群眾語講群眾話的方法﹔座談交流聊家常的方法﹔以身作則的方法﹔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法﹔先當學生后當先生的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說話和氣的方法﹔民主討論、協商溝通的方法﹔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精神撫慰的方法﹔人民調解的方法﹔一切從群眾實際需要出發的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相信群眾的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融入群眾中的方法﹔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以及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抓工作中心環節統籌工作全局的方法﹔抓典型帶一般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方法,等等。在繼承和弘揚這些好方法的同時,要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與時俱進地創新提高。比如注重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的方法,針對不同群體的思想特點,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做思想工作,幫助群眾提高認識水平和判斷能力﹔注重增強“兩真”的方法,即在群眾家裡坐得下、粗茶淡飯吃得香的真感情,大事小事談得攏、難題難事解得開的真功夫﹔適應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把“腳板走訪”與“網絡對話”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微博、微信、論壇等現代傳播手段來教育引導群眾,牢牢掌握宣傳話語權和主動權,把黨的政策主張、目標、任務化為群眾旳自覺行動,等等。總的一句話,到群眾中去,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二﹚關於“棄”的問題。在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創新提高群眾工作方法的同時,領導干部要堅決徹底克服和摒棄群眾工作中那種不良的特別是暴力的做法手段。比如簡單粗暴、態度惡劣、隨意訓斥、“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卷風”的做法手段﹔生硬強制、蠻橫欺騙、獨斷專行的做法手段﹔動輒使用警力、警械、鎮壓、專政的做法手段﹔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主觀臆斷、行政命令、長官意志瞎指揮、盲目蠻干的做法手段﹔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手段﹔違反政策法律、憑感情用事、優親厚友的做法手段﹔玩弄權力、以權壓人、以勢壓人、以氣壓人、與民爭利、暗箱操作、辦事不公的做法手段﹔團團伙伙、拉幫結派、排除異己的做法手段,等等。這些不良的特別是暴力的做法手段,與黨的群眾工作優良傳統和黨對群眾工作的新要求背道而馳,造成了黨群干群關系的緊張、對立和沖突,造成了人心向背,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以及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親和力,影響了黨的政策在人民群眾中的貫徹落實,影響了黨的事業的推進和順利發展。實際工作中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雖然原因復雜多種,但其中一點就是與不良的特別是暴力的群眾工作做法手段有關。這應引起領導干部的高度注意。

(作者單位:中共平果縣委黨校 )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相關專題
· 問題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