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龐卓恆:再論歷史周期律——毛澤東的群眾觀和民主觀

2015年02月10日13:29   來源:紅旗文稿

拙文《論歷史周期律——兼說什麼是民主》(《紅旗文稿》2013年第9期)提到,毛澤東當年和黃炎培談到歷史周期律時曾說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本文接著這個話題,著重探討毛澤東為什麼說憑著他認為的“民主”的“新路”就“能跳出歷史周期律”?他所說的“民主”究竟是什麼樣的“民主”?還有,他所說的 “人民監督政府”和“人人起來負責”顯然同他一貫倡導和踐行的群眾路線有關,而且從邏輯關系上看,毛澤東的民主觀是以他特有的群眾觀為基礎的。為了理解毛澤東的民主觀,本文先對他的群眾觀作一番探討。

概括地說,毛澤東的群眾觀包含三個基本觀點。第一,勞動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第二,勞動群眾需要教育,但教育者必須首先接受教育﹔隻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第三,共產黨人要徹底地為人民利益工作,做人民的勤務員。

可以說, 毛澤東的群眾觀既是一種堅信“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同時又包含著一種總體原則性的行動方針,即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群眾觀和群眾路線的關系,也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

因此,毛澤東主張的民主是人民大眾當家作主的民主。這種民主觀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一,民主作為政治制度,屬於上層建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一種政治手段或形式。其二,民主就其內在本質來說,總是有一定的階級屬性的,有資產階級的民主,有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民主,兩者的性質有著根本的區別。

正因為毛澤東主張的民主是人民大眾當家作主的民主,所以他的民主觀和他的群眾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本質上就是同一個革命世界觀互為表裡的兩個方面。這突出表現在,他的群眾觀確認人民就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他的民主觀確認人民是國家當家作主的主人。

毛澤東的群眾觀——群眾路線和民主觀——民主集中制,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提供了一個高度優化的“自組織動力系統”,使黨和政府能持續保持活力。

正像毛澤東的群眾觀在實踐中直接體現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一樣,毛澤東的民主觀也在實踐中直接體現為黨政工作組織建構原則和一切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過程必須遵循的工作原則,這就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民主集中制。毛澤東把民主集中制的本質及其內核——民主與集中的關系,說得十分透徹,兩者是從不同角度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原理的引申含義所作的不同闡述,也都是在理論和實踐上對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和民主觀的重大發展。

正是由於毛澤東倡導的群眾觀——群眾路線和民主觀——民主集中制,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提供了一個高度優化的“自組織動力系統”,使黨和政府能夠持續地、與時俱進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總能保持堅強的生命活力,不像那些未經優化的自組織系統,總難免陷入間歇性、周期性的痙攣危機,以致最后走向崩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持續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總能保持堅強的生命活力,一是因為它有一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世界觀、歷史觀和科學共產主義的信仰提供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二是黨內包含著一個自我監督、自我糾錯的有效機制,其中包括民對官的監督,群眾對領導的監督、下級對上級的監督,總起來說,都是人民對政府的監督。“沒有民主,意見不是從群眾中來,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辦法。”(《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294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這些都意味著人民監督政府的必要性,以及政府自覺、主動地接受人民監督的必要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端和低端這兩個子系統之間的能量交換就必然是雙方的比較優勢的平等交換,其結果必然是雙方的正能量都獲得增益,從而使整個自組織系統的整體正能量增大。與此相反,那些未經優化的人類社會的自組織系統內部,其政府和國民之間的能量交換的結果經常是政府對國民能量不斷升級的壓榨和剝削,由此必然導致交換斷流的危機,導致歷史周期律的劫數一次次地出現。

說到監督機制,很多人認為一個政黨自身不可能自己監督自己,隻有像西方那樣實行多黨制,多黨爭勝,才能互相監督。這種看法與事實真相相距甚遠。

大多數的美國人認為兩大政黨在國會的主要作為是爭斗,而不是合作。而且他們並不認為兩黨之間的爭斗能夠起到互相監督而有利於勞動大眾的作用。很多美國人都認為兩黨都不代表美國人民。如蓋洛普民調所2011年9月20日發布的民調報告稱,49%的選民認為兩黨都不代表美國人民,而無黨派選民中持此觀點者高達60%。有趣的是,近10年來,美國人對“一黨政府”(總統和國會多數黨同屬一個黨)還是“兩黨政府”(總統和國會多數黨屬不同的黨)的選擇一直反復不定,但有兩點呈現出某些定向趨勢。其一,認為“兩黨政府”好的選民從2005年達到36%的最高點以后就呈現出下降的總趨勢,到2012年下降到23%。這意味著肯定多黨競爭具有互相監督作用和立法與行政權分離具有權力制衡價值的選民所佔比例縮小,而且呈不斷減少趨勢。其二,認為“一黨政府”好的選擇平均值明顯高於認為“兩黨政府”好的選民比例,這意味著這部分選民完全否認多黨競爭具有互相監督作用和立法與行政權分離具有權力制衡價值,而且其比例有日趨增長的趨勢。這樣的選擇顯然意味著同前面提到的認為兩黨都不代表人民的選擇一致。這不但表明否認多黨競爭具有互相監督作用和立法與行政權分離具有權力制衡價值,而且否認了普選出來的總統和國會能夠代表真正的民意。這一部分選民加上認為“一黨政府”好的選民,佔了選民總數將近70%。這同前面提到認為兩黨都不代表人民的比例數(49%、60%)頗為吻合。

面對這些事實,還有什麼根據說西方式的“憲政民主”具有“普世價值”呢?

西方式的憲政民主歸根到底只是資產階級享有的民主。勞動階級雖然形式上也享有投票權,但隻要他們只是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投資者和消費者”去投票,而不是懷著獨立的工人階級意識去投票,選出的隻能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不可能是維護勞動階級利益的代表。由此決定,在那種“憲政民主”政治制度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勞動人民對政府的監督。

毛澤東主張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他倡導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是以民主為基礎和前提的,其中必然包含著民對官的監督,群眾對領導的監督、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在這樣的監督機制下,低端和高端之間的能量交換不會導致高端對低端的單向榨取,而是導致雙方比較優勢的互補增益和共贏。因此,這樣的自組織系統就能夠與時俱進地自我完善、自我增進。在這樣的情況下,歷史周期律的劫數自然就不可能再現了。歷史証明,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進程中,凡是毛澤東倡導的群眾路線和民主集中制貫徹得好的時期,黨和人民的事業就興旺發達,無往不勝。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會感到歷史周期律的劫數的威脅。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全靠它的科學共產主義的信仰。它不僅揭示了勞動創造世界的真理,而且揭示了勞動人民隻有推翻剝削壓迫制度、建立共產主義社會,才能求得全人類徹底的自由解放的真理。這一信仰在革命戰爭年代鼓舞了千百萬共產黨員和勞動大眾為推翻剝削、壓迫制度而奮斗、獻身,在和平建設年代激勵著千百萬共產黨員和億萬勞動大眾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獻身。

然而,這個以共產主義信仰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卻每時每刻都處在它的對立面——“天下為私”為內核的各種錯誤思潮包圍之中。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誕生的時代正是西方資本主義生產生活方式和與之相應的以“天下為私”為內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這種生產生活方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一切勞動產品、能力和活動進行私人交換”﹔(《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53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74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這種以“天下為私”為內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從小生產私有制破壞原始公有制和私人交換產生之時,就有不少人相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乃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類的世俗哲學了。而且,經濟基礎的私有化導致上層建筑由原始時代的“公天下”蛻變為“家天下”,導致由民間私利的爭奪上升到統治集團內部同室操戈,兵戎相見。自然經濟階段之后,人類又經歷一個“以建立在交換價值基礎上的生產為前提的”、“產生出個人同自己和同別人相異化的普遍性”的資本主義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56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這個階段在意識形態領域佔主導地位的正是以“天下為私”為內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在人和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外面包裹上“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等華麗外衣,極其迷人。在意識形態戰場上,借用毛澤東的話說,它可以說是一種糖衣裹著的劇毒的毒氣彈,對於以“天下為公”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甚牢固的共產黨人,有極大的侵蝕力和殺傷力。

毛澤東對“糖衣裹著的炮彈”的危險性一直有著極高的警覺。1949年3月5日,黨中央進入北京建立全國的人民政權前夕,毛澤東發表了劃時代的《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他帶著強烈的憂患感向全黨提出警示: “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証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38—1439頁,人民出版社1991版)新中國成立65年的歷史証明,毛澤東的這些警示是非常英明的。中國共產黨遵循毛澤東的警示和黨中央領導集體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緊握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認真貫徹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和民主集中制的領導方式,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

可是,在取得節節勝利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和新挑戰。突出的問題是,怎樣在和平建設時期防止共產黨的干部受到糖衣炮彈襲擊而喪失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由此而蛻化變質的問題。還有一個更艱巨、也更復雜難解的問題是,怎樣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防止資本主義傾向抬頭甚至復辟的問題。毛澤東為在理論和實踐中解決這些問題而殫精竭慮,苦苦探索,充分表現了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革命領袖的崇高品格和宏大氣魄。至今回顧起來令人極為痛心的是,在探索過程中,毛澤東親自倡導的民主集中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最后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全局性錯誤,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創傷,使社會主義事業遭受重大損失。這也從反面告訴我們,堅持民主集中制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仔細體會毛澤東為跳出歷史周期律指引的方向,其核心的一點,就是建立一個能夠讓“人民監督政府”的民主制度。把毛澤東倡導的民主集中制中包含的民對官的監督、群眾對領導的監督、下級對上級的監督等加以法制化,認真貫徹實行,就會形成西式民主制度絕不可能有的實實在在的人民監督力量。監督什麼?主要就是監督各級領導信守還是背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承諾。怎樣才能把民主集中制及其包含的民對官的監督、群眾對領導的監督、下級對上級的監督真正貫徹實行下去?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有主動接受來自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批評的自覺性。如果沒有這種懇求監督的自覺性和行為表現,群眾就很難直面監督領導,下級很難直面監督上級。另一方面,作為被領導的人民群眾或下級,也需要像毛澤東鼓勵的那樣,具有“敢摸老虎屁股”的勇氣,勇於行使監督的權利。隻要在民和官之間、下級和上級之間確實從信仰和法制上建立起上面懇求監督和下面敢於監督的互動關系,就一定能夠保証中國共產黨有效地抵擋和防止 “天下為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侵蝕和破壞,保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持續健康地發展,直到取得完全的勝利。這樣也就徹底擺脫了歷史周期律的劫數災難。

(作者:天津師范大學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紅旗文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