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

2015年02月26日16:0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近年來,在我國的學術界在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等問題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觀點,不同成都上干擾了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認識,因而習近平總書記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樹立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祖國觀、民族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認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歷史觀上要承認和還原客觀,國家觀上承認和服從治理,民族觀上承認和尊重多樣。

歷史、國家、民族的關系是什麼?什麼才是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對於這些問題,並不是眾人皆知的。歷史不等於國家和民族,國家也不能等同於民族,但歷史聯結著國家和民族,這是肯定的。沒有歷史,很難正確的解釋國家和民族。離開國家和民族,也很難清晰地把握人類文明進程,很難准確把握歷史。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國家和民族是這種進程的兩座高峰。歷史與國家及民族共同構建了人類社會發展璀璨圖景的重要畫卷。中國共產黨並不贊同歷史虛無主義,是否認歷史主觀主義的﹔不贊同民族國家論,是反對一國一族論的﹔不贊同民族優劣論,是反對極端民族主義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祖國觀、民族觀,就是要求全國各族人民以客觀的歷史視角正確對待國家和民族這種根置於歷史的社會現象,以聯系的觀點來正確認識各種歷史問題、國家問題、民族問題,不至於陷於唯心主義的孤立論、片面論、主觀論的泥潭之中,在馬克思主義光輝照耀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更加輝煌的歷史,建設團結富強的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一、正確的歷史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是什麼?就是不應忘記的“前事”,就是過去的事物。“歷史雖然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出現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之中”[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的講話,2014年10月13日。 ]。“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的講話,2014年10月13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8月20日。]。歷史聯結現在,歷史照亮未來。但歷史不等於現在,也不等於未來。我們不能把歷史原樣照搬到現在,也不能把未來搬到現在。對待歷史,割斷和復制都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要從國家、民族發展歷程來看待歷史,也要從歷史的偉大進程來認識國家、民族。

一是要深刻認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的道理,把歷史當成最好的老師。歷史忠實記錄下人類走過的足跡,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但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是十分重要的。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歷史是值得總結的,是有價值的。否定歷史,就是否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過去。在此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習近平:出席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2014年7月7日。]。我們要嚴肅地批駁歷史主觀主義,敢於承認歷史。我們不能就眼前談眼前,就現狀說現狀,而是要從眼前和現狀中找出其歷史的源頭,從歷史中看到眼前和現狀的發展方向和前景。一切從實際出發,也包括從歷史實際出發。當我們討論國家、民族時,承認他們的歷史前提是至為重要的。解決有關國家、民族的諸多問題,也應該從歷史經驗教訓中吸取營養。

二是要深刻認識歷史是人類發展的客觀進程,客觀地看待歷史。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以革命領袖為例進行了闡述。他指出:“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盡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斗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限制。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並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7日。]。這些言論是對那些在歷史問題上信口雌黃、胡說八道者的當頭一棒。我們要嚴肅地批駁歷史虛無主義,正確分析歷史。在國家、民族問題上,曾幾何時不是也有人要斷章取義、主觀聯系嗎?諸如民族取消論、民族識別錯誤論、維吾爾族人為制造論等,都是以臆想代替歷史的典型表現。歷史虛無主義危害性很大。

三是要深刻認識歷史發展的復雜性,老實地遵循歷史規律。歷史並不一定總是正確的,有時歷史也會迷失方向。如果歷史總是正確的,人類社會也就不會出現如此眾多的磨難。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對自己的錯誤所抱的態度,是衡量這個黨是否真正履行對人民群眾所負責任的一個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7日。]。關鍵又在於對失誤和錯誤採取鄭重的態度,反思和糾正失誤和錯誤。隻有這樣來銘記歷史,才能少走彎路。我們要嚴肅地批駁歷史無為主義,堅決糾正歷史錯誤。歷史地來看,在國家、民族問題上,過去刮的“共產主義”風、“民族融合”風等是違背歷史規律的,今天顯然不能再如此來做了。有人借口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觀,而照搬照抄或復制中國歷史上國家觀、民族觀,實際上是顛倒國家、民族的歷史時空的行為,是一種歷史倒退。

二、正確的國家觀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器。國家本質是階級統治。而階級統治是跨民族的。這與民族國家理論有很大差別。也就是說,國家更多地指擁有一定的地域空間和管轄民眾的政權,而民族則是指具有歷史、文化、社會等特征的人類群體。國家與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否則很容易陷入一國一族論泥潭之中。國家與民族,一個是政治實體,一個是人們共同體。一個國家中,其所治理的民眾就是國民。國民沒有選擇性。國民屬性是政權所賦予的,理論上,國民不一定有延續性。當然,國民是存在民族屬性的,但民族屬性並不能改變其國民屬性。與國民不同,民族屬性是延續的。國家、國民、民族之間,盡管有一些屬性的交集,但卻具有各自的歷史語境。如果要在同一歷史語境討論此三者的話,定然是國家到國民再到民族。民族使國民出現多樣性。國家不是治理民族而存在,而是治理國民而存在的。所以,在國家視野下討論民族的意義在於強化國民治理的特事特辦,充分考慮不同民族國民間的利益分配,最大化地激發全體國民參與和服從國家管理。

一是要充分認識國家是統治者的治理機器,強化政權意識。歷史上的國家也好,當今世界的國家也好,國家無不是統治者的治理機器。統治者通過國家來實行社會治理。國家觀涉及了一個國家的性質、制度、治理等問題,即誰是主人、採用什麼制度、管理方式是什麼。如何看待國家,國家觀是什麼,首先要把國家看成社會治理的機器。國家之下,國民除了服從和不服從外,很難有第三個選擇。國家治理視野之下,不同民族的國民都應該服從國家。這種情形,理論上,要延續到共產主義的實現。就此而言,地方民族主義是與國家邏輯相違背的,是應該反對的。

二是要充分認識國家是有不同類型的,強化憲法意識。歷史上,國家無外乎民主與專制兩種。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以民主為價值取向。西方現代國家,通過選舉建立政權,由代理人掌權。這或許可以稱之為精英民主。社會主義國家,依靠大多數民眾的力量建立政權,由人民當家作主。我們不妨稱之為大眾民主。而這些民主國家用憲法把民主原則、程序、運作等固定下來。對於新中國而言,憲法明確規定,她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今天中國的國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這個國家屬於各民族共有。這是憲法規定的。因此,大民族主義在新中國是缺乏邏輯依據的。

三是要充分認識特定的國家始終是歷史的,強化團結意識。從歷史上看,特定的國家不是永恆的。有的國家消亡了,另一些國家興起了,不斷更替,一直延續。我們看到,一些民族曾建立過國家,但這是歷史。這些歷史上的國家,即使有著如何廣袤的土地和繁多的人口,我們也不能將其作為這個民族的私產,也不能把這些國家成為這些民族的祖國,更不是今天搞分裂的理由。同時,我們也不能抹殺歷史,而否認這些民族對於這些地域的開發及文明演進的歷史貢獻。各民族團結起來,把當下的國家建設好,才是真實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才說,國家好,民族好,才能大家好。當然,對於每個人而言,過去的國家可能在文化層面上,與當今國家有著聯系性,但他們是根本不同的。那種把今天的特定國家等同於過去存在過國家的延續,在邏輯上也是不恰當的。

三、正確的民族觀

不同的民族觀,對民族認識的結論是不同的。民族觀與世界觀一樣,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區別。有人曾撰文,要創新民族觀,認為把回答“什麼是民族”的問題作為前提是不正確的,而要以所謂的新民族觀為出發點,但全文的核心是去民族化,根本的是在民族問題上去國家化、去歷史化。盡管口口聲聲離不開中華民族,但實際推崇的是民族主義。我們認為,民族觀的基本視角在於,是否承認民族,如何看待民族,怎麼解決民族問題等。在這裡,持什麼樣的歷史觀、什麼樣的國家觀,十分重要。否認歷史,或僵化歷史,都會誤判民族﹔曲解國家,或夸大國家,也會誤判民族。民族觀,是馬克思主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正確的民族觀,要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理解。否則,即使再夸夸其談,也隻能是欺嚇婦孺罷了。我們認為,隻有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在正確歷史觀和國家觀指導下,來解讀民族,科學分析和概括總結中國民族歷史發展發展規律,以解決當前社會階段的民族問題,為實現中國夢服務。

一是要透徹認識民族是客觀存在的,把客觀性看成認識民族和民族問題的起點。民族是一種社會存在,是客觀的。一段時期裡,少數人之所以要在民族、民族政策問題上做文章,除極個別是有意為之,大多數人是因主觀意念模糊了研究判斷。他們的共同點是,理論研究的多、間接體驗的多而實際觀察的少。我們認為,如果看不到民族客觀性,勢必要想當然地認識民族和民族問題,脫離實際,最終事與願違。為此,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堅持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認識和分析民族及民族問題 。

二是要透徹認識民族是發展的,把歷史視角作為考察民族發展過程和民族問題的切入點。作為一個人們共同體,隨著歷史的發展,每一個民族都會發生變化,不同時期各民族外在表現是不同的,但不會改變民族的本質,民族本質的改變要等待共產主義的到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有階段性的外在表現,這些表現是國家治理中要考慮到的。為此,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三是要透徹認識民族是聯系的,把民族和民族問題與其他問題結合起來考察。因為民族是社會現象的一種,隻不過是較為特殊而已,它與其他社會現象緊密聯系,孤立地看待民族是不恰當的,解決民族問題必須依賴於社會總問題的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問題的解決,必須伴隨著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來推進。為此,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堅持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相關專題
· 問題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