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月27日電 近日,人民日報推出最高規格、最強火力的重磅系列評論員文章——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分量之重、意義之大,引起關注。“四個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居於三大戰略舉措之首的“全面深化改革”究竟有何戰略意義,如何讓中國道路越走越寬……今天,小編用四個“為什麼”帶你讀透“全面深化改革”。
為何“全面深化改革”讓中國道路越走越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擘畫改革新藍圖、吹響改革集結號,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歷史的高度,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布局,實現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思想。今天的改革,不隻為了應對挑戰,更是為了把握機遇﹔不隻為了短期目標,更是為了圖之長遠﹔不只是時代要求,更是歷史責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個更有實力引領時代的社會主義中國。
為何“全面深化改革”位居三大戰略舉措之首?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審視,改革既是驅動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徑,也是精神內核。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是貫穿始終的不變邏輯,也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具體歷史實踐。對於全面依法治國,改革是齊頭並進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對於全面從嚴治黨,改革是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徑,黨的領導則是實現改革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証。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個全面”中去定位,放在歷史和現實的坐標中去把握,我們才能深刻理解為何新一輪改革要在各個領域統籌推進,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為何“全面深化改革”要啃硬骨頭?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改革循著從易到難、從局部到全局、從增量到存量的順序展開。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難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個又牽起另一個,必須全面啟動﹔涉及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環環相扣,需要頂層設計。與過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喚堅定果敢的行動、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喚全面系統的認識論、攻堅克難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斷,有“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有“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決心,有“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堅韌,有“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的氣魄,針對的是當今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時代特點,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區攻堅期的特殊階段,回應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要求,彰顯了當代共產黨人執著的改革品格、鮮明的改革氣質、奮發的改革精神。
為何“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在“改革”,關鍵在“深化”,重點在“全面”。“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體現在方法論上,就是要“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充分考慮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關聯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長遠相統籌、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最大限度減少阻力。同時,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於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集中發力,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更多報道
精彩推薦: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