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田心銘:識別歷史虛無主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2015年05月11日14:37   來源:紅旗文稿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有些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的人變換手法,在對“歷史虛無主義”概念的解釋上做文章,企圖把水攪混。我們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必須透過現象揭示它的實質,確立正確的評判標准,明確回答“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問題。

一、歷史虛無主義是一股“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思潮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針對新出現的否定黨和人民的歷史的錯誤思潮而提出來的。“歷史虛無主義”這個概念,是對這一錯誤思潮的概括。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久,鄧小平在1979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因為,他敏銳地觀察到“社會上有極少數人正在散布懷疑或反對這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黨內也有人支持。他要求“用巨大的努力”同這個思潮“作堅決的斗爭”。他身體力行,明確表示:“現在,我想著重對從右面來懷疑或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進行一些批判。”(《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6頁)1980年至1981年,鄧小平主持起草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期間,針對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觀點,他強調指出,丟掉了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總的來說,我們黨的歷史還是光輝的歷史。”(《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98—299頁)他指出:“如果真搞‘非毛化’,那就要犯歷史性的錯誤。”(《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725頁)后來鄧小平回顧說:“中國在粉碎‘四人幫’以后出現一種思潮,叫資產階級自由化”。“中國要搞現代化,絕不能搞自由化”。“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23、124頁)

自從這股思潮出現后,我國經歷了一場又一場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如何評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中國人民革命的歷史,是斗爭的一個焦點,構成了其中一個重要方面。1989 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是矛盾和斗爭的一次集中爆發。因此,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黨中央在回顧這場斗爭時,明確使用了“歷史虛無主義”這個概念,把“歷史虛無主義的滋長”列為“一個時期以來,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泛濫”的表現。(《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94頁)當時在總結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歷史經驗時,有學者(如李文海教授)已經指出:“民族虛無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共產黨、反對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李文海:《在“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座談會上的發言》,《高校理論戰線》1991年第1期,第29頁)還有評論指出:“對歷史的評價決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其間存在著嚴重的政治斗爭,甚至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一些國家社會主義陣地的喪失,正是從全盤否定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全盤否定黨的領袖人物的歷史功績開始的,這種否定成了敵對勢力進攻的突破口”。“圍繞著歷史問題的思想理論斗爭和政治斗爭,今后仍將長期存在,並隨著客觀歷史過程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高校理論戰線》1991年第2期評論員文章:《必須正確評價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五論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歷史經驗》)從那時以來,已過去了20多年,圍繞著對歷史的評價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歷史虛無主義”成了表征這個斗爭的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了圍繞歷史問題的斗爭的政治性質和“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他尖銳地指出:“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他用“搞歷史虛無主義”來概括、總結蘇聯解體和蘇共垮台的慘痛經驗,指出:“蘇聯為什麼解體?蘇共為什麼垮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他感嘆說:“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

可見,關於“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問題,從我們黨反對這股思潮開始時起就是十分明確的。它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是一股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否定中國革命史,否定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進而否定中華民族文明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錯誤思潮。這幾個否定,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主要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目的。歷史虛無主義雖然也存在於學術領域,表現於學術問題上,但它從本質上說不是一種學術思想,而是一股政治思潮。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必須抓住它的實質。

二、否定革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慣用手法和重要表現

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復雜的、曲折的。隨著斗爭的深入,有人接過了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口號,對這一概念做出另一種解釋。他們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攻擊為“歷史虛無主義”,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人民革命攻擊為“教條主義的歷史虛無主義”。這就使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出現了新的復雜形勢。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建黨90多年來,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黨的一切歷史成就和歷史經驗,都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把歷史虛無主義的帽子扣在馬克思主義頭上,以此來“虛無”馬克思主義,就從根本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部歷史。因此,這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改頭換面的新形式,是它在改變了的社會輿論環境下演化成的新變種,是一種危害極大的錯誤思潮。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把馬克思主義說成歷史虛無主義是毫無根據的。隻要我們按照黨中央的指示精神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認真學習、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不難看清這一觀點的荒謬不實。但是,我們也不可低估歷史虛無主義的這一新變種在干部群眾中產生的影響。不難發現,受其影響,一些人對“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有些人離開對歷史的具體分析,以為隻要是對歷史事物的某種否定,隻要是反對或破壞歷史上某種事物的觀點或行動,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有的人把五四運動對中國封建文化的批判指責為歷史虛無主義。還有的人把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新中國歷史上發生的錯誤批評為歷史虛無主義。顯然,上述觀點已經偏離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本來含義,混淆了不同性質的問題,表現出思想上理論上的混亂。我們批判歷史虛無主義,並不指望說服散布錯誤思想的極少數人改變自己的觀點,而是要面向廣大干部和群眾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引領社會思潮健康發展。因此,要把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引向深入,就要回答干部群眾提出的問題,提高識別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澄清思想上理論上的混亂。

必須明確指出,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下進行的批判舊制度、舊思想,推翻腐朽的舊制度的革命決不是什麼“歷史虛無主義”﹔恰恰相反,種種否定、反對革命的觀點正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當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現存生產關系變成生產力的桎梏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因此,革命的發生是歷史的必然,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標志著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社會形態的演進,都是經過革命而實現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是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遵循社會客觀規律推動歷史前進、創造歷史的偉大功績,決不能因為革命同傳統的觀念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徹底決裂,以暴風驟雨之勢摧毀舊制度而視之為“歷史虛無主義”。人民群眾在成就自己歷史偉業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失誤,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及其領袖人物也難免犯錯誤,甚至嚴重錯誤。我們必須揭露和批評錯誤,總結經驗教訓,並改正錯誤。中國共產黨正是這樣以嚴肅的光明磊落的態度對待自己的錯誤的。黨在1945年和1981年分別做出的兩個關於黨的歷史問題的決議就是証明。黨和人民在前進中發生的錯誤,同歷史虛無主義有根本性質上的不同。夸大這些錯誤,抹黑黨和人民的歷史,否定革命,正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慣用手法和重要表現。

把五四運動指責為歷史虛無主義,也是完全錯誤的。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99頁)的愛國運動,它表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而“五四運動的成為文化革新運動,不過是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種表現形式”。(《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58頁)五四運動所進行的文化革命,是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當時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立下了偉大的功勞。五四新文化運動使中國人民的思想獲得了解放。沒有這種解放,中國就不會有自由獨立的希望。五四運動之成為新文化運動,是為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所決定、所要求的,反過來又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五四運動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號召之下發生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也為北伐戰爭、為第一次大革命准備了輿論,准備了人心。五四運動本身是有缺點的。那時中國還沒有馬克思主義政黨,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使用的還是形式主義的方法。“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歷史,對於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32頁)這是五四運動中的消極因素,它影響了這場運動后來的發展。但是,這些缺點的存在,並沒有改變五四運動的本質和主流,不能抵消其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偉大歷史功績。無論是1919年5月4日發生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還是以1915年《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創刊為起點的新文化運動,都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把它們指責為“激進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而予以否定,正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有人指責說,從五四運動以來,一種從蘇俄傳入的“外來文化”造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斷裂和民族精神根基的缺失。這就從根本上顛倒了五四運動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在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發展中的作用,暴露了其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

歷史虛無主義通常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它表現為對歷史上某些人物、事件、思想等等的否定。識別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不能不注意到它在表現形式上的這個特點。但是,我們更要透過現象看清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質。如果忘記了這個實質,僅僅從一種思想或行為是否具有否定的形式來識別它,那就難免做出錯誤的判斷,甚至完全顛倒事物的性質。

這是因為,歷史中存在著不同性質的事物,也就有不同性質的否定。

否定的形式是事物發展中的普遍形式。馬克思說:“一切發展,不管其內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以一個否定另一個的方式彼此聯系著。”“任何領域的發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從前的存在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29頁)唯物辯証法不承認任何最終的、絕對的、神聖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它認為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毛澤東說:“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23頁)世界總是不斷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或推陳出新的。共產黨人的任務,就在於宣傳事物的本來的辯証法,促成事物的轉化,達到革命的目的。因此,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破壞舊世界、創造新世界,決不是什麼“歷史虛無主義”。

但是,事物的運動、變化又具有連續性和相對穩定性。人類的認識和社會的一定階段對它那個時代和那種環境來說都有存在的理由。否定其合理性、必然性的觀點是非歷史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鄧小平將其概括為:“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82頁)評價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尺度,歸根到底是看其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就在於它背離了社會發展客觀規律,詆毀社會歷史中合理的、具有必然性的事物,否定體現了歷史必然趨勢的社會制度和思想理論、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因而也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對立。

對一定事物的否定,總是內在地包含著對另一些事物的肯定。任何肯定都是否定,任何否定也都是肯定。歷史學家龔書鐸教授曾指出:“歷史虛無主義並不是對歷史完全虛無,而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它虛無的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但對叛徒、漢奸、反動統治者則不虛無,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頌德,把已被顛倒過來的歷史再顛倒回去,混淆是非。”(龔書鐸:《歷史虛無主義二題》,《高校理論戰線》2005年第5期)另一方面,革命絕不僅僅是破壞。它既是破壞,也是建設。誠如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所言:“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39頁)中國人民已經看到,自從中國人民經過革命把中國的命運操在自己手裡,中國就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設成了一個嶄新的強盛的人民共和國。

因此,對於一種思想或行為,僅僅根據其是否具有否定性的表現形式,不足以弄清它是不是“歷史虛無主義”,重要的是弄清它否定的是什麼,肯定的又是什麼。圍繞歷史虛無主義問題的爭論,實質上是中國走什麼道路,堅持還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之爭。隻有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這個實質,以是否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為標准,去衡量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才能識別歷史虛無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深入開展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

(本文是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研究”[11JZD0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紅旗文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