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延安精神具體表現在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身上,集中體現在黨的領袖人物身上。弘揚延安精神,一定要講好延安故事,以生動鮮活的故事滋潤、淨化心靈,促進黨性修養。
如何處理人情問題,是對領導干部的重大考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屬圈、朋友圈、同事圈。面對老領導、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老下屬以及遠親近鄰,如何正確對待人情、把握分寸,是領導干部要解決的重要課題。領導干部一旦掉進人情陷阱而不能自拔,就很容易出問題。在一些地方和單位,也確實存在正常人際關系被扭曲,情感發生異化,干部為人情關系所累的情況。我們來看看,當年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又是如何處理人情問題的。
1937年11月27日,毛澤東同志接到表兄文運昌的來信后給他寫了一封回信。信中說:“接獲手書,本日又接十一月十六日詳示,快慰莫名。八舅父母仙逝,至深痛惜。諸表兄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艱難,此非一家一人情況,全國大多數人皆然,惟有合群奮斗,驅除日本帝國主義,才有生路。吾兄想來工作甚好,惟我們這裡僅有衣穿飯吃,上自總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為我們的黨專為國家民族勞苦民眾做事,犧牲個人私利,故人人平等,並無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謀一大小差事俾資接濟,故不宜來此。道路甚遠,我亦不能寄旅費”“私心雖想助兄,事實難於做到”。十多年不通音信,生死不明。接到家鄉親人的來信,毛澤東同志的欣喜、牽挂之情溢於言表。但對前來謀事並希望得到接濟的親戚也實情相告,婉言拒絕。
也是在這一年,朱德同志給多年不通音訊的家人寫了一封信:“理書、尚書、寶書、許明揚(大姊之子)等現在還生存否?做什麼事?在何處?統望調查告知,以好設法培養他們上革命前線,決不要誤此光陰﹔至於那些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勞苦之人,無妨多來。我們的軍隊是一律平等待遇,我與戰士同甘苦已十幾年,快愉非常……我為了保持革命軍隊的良規,從來也沒有要過一文錢,任何閑散人來,公家及我均難招待,革命辦法非此不可。”
這些私信,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從來沒有想要將之公之於眾,更沒有想要借此表明什麼,卻永遠鐫刻下了他們那濃濃的親情、清廉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們在處理人情、親情問題上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要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像習近平同志說的那樣:要明確哪些是應當有、應當講的人情,哪些是不應當有、不應當講的人情,特別是當個人感情同黨性原則、私人關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觸時,必須毫不猶豫站穩黨性立場,堅定不移維護人民利益,即使被人指為“無情”“無能”也在所不惜、不為所動。
延安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全面從嚴治黨特別是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講好延安故事、弘揚延安精神,讓我們的心靈不斷接受優良傳統作風的滋養、洗禮,不斷增強正能量,更好地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
(孫業禮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16日 15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