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廣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大場合諄諄教導,責任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具體到人才工作者而言,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就是要自覺樹立愛才惜才的擔當意識,提升識才聚才的擔當能力,修煉敬才容才的擔當情懷,三者相輔相承,不可或缺。
一是樹立愛才惜才的擔當意識。馬克思曾說過,一切節約歸根結底都是時間的節約。推而廣之,一切發展歸根結底都集中表現為人才的發展。有學者對公元1500年—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自然科學家和1928項重大科學成果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自然科學發明的最佳年齡區是25—45歲,峰值為37歲。也就是說,人才也有“保鮮期”,隻有用當其時,才能充分發揮其才干。人才工作者對此不可不知,必須時時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緊迫感和擔當意識,敢於打破一切常規,擺脫一切束縛,為尚處在“保鮮期”的各類人才,及時搭好梯子,大膽推薦使用。同時,正如習總書記指出,自170年前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從未如此接近中國復興之夢。前進在新世紀征途中的中國人,面對未來的考驗,看到的必然是四個醒目的大字——人才強國。加之目前正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人才工作者對此不可不察,必須刻刻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自覺用偉大的事業來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來激勵人才,用真摯的感情來溫暖人才,為開創人才輩出的新局面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二是提升識才聚才的擔當能力。識才是大智慧,聚才是真本領。這方面,劉邦可謂集大成者。劉邦識人突出表現在臨終時,呂后到病床前詢問劉邦對后事的安排。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之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但陵少戇,陳平可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其后的歷史真象他說的那樣,蕭何死后,由於曹參為相,呂后不敢輕舉妄動。在呂氏亂劉的關鍵時刻,陳平和周勃合作智奪北軍和南軍,消滅諸呂,扶漢文帝即位。這說明劉邦對身邊大臣的性格、才能和品德了如指掌,對周圍的人明察秋毫,他識人的眼光不能不令人嘆服。聚才方面,劉邦更是苟得其人,不患貧賤﹔苟得其材,不嫌名跡。在他的這支隊伍裡,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但他卻憑借這樣一支雜牌軍崛起於亂世,誅暴秦,抗強敵,定天下,創立了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當今社會,科學知識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世界的知識量每73天增長一倍,任何人要跟上它都是不可能的。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作為新時期的人才工作者,要自覺認識和把握期望效應規律、共生效應規律、累積效應規律、綜合效應規律等人才成長規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敢於在創新中識別人才,善於在實踐中凝聚人才,挺然盡心、敢任天下之責者,即當委而付之。
三是修煉敬才容才的擔當情懷。有才能的人往往個性也很明顯。當年蔡元培先生主持下的北大,就雲集了一班特立獨行、個性張揚的人才,如辜鴻銘、劉師培、黃侃、陳獨秀等,由此也形成了兼容並包的北大學術氣象。對於人才的“犄角”,要堅持擇之以才,待之以禮,切實改變以管理干部的方式來管理各類人才,改變以家長式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各類人才,改變以論資排輩選拔人才,改變以求全責備方式來評價人才,使優秀人才得到尊敬、受到重用。正可謂: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對於人才的“毛刺”,則應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眼光和心胸,觀其大節,略其小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排斥和非難,勿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人才工作者自覺把自己置身於偉大的時代和歷史方位中,守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切實做到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不亦布衣卿相乎!
(作者單位:中共徐州市委組織部人才處)
相關專題 |
· 工作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