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江蘇常州鐘樓北港:扎實推進非公企業團建新局面

2016年01月26日11: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街道城市社區、江蘇常州、團組織建設、激發組織活力、3起來促新機、非公團建

鐘樓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2年9月,總面積17.3平方公裡。作為全省最年輕的開發區之一,自建區以來,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的理念,立足有限空間,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奮力加快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生產制造向設計創造、資 源依賴向科技依托“三大轉變”,積極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高層次人才、高品質人居環境“四高聯動”的發展戰略,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循環經濟和低 碳產業,形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和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材、新能源三大企業集群,逐步走上經濟、生態、高效的循環發展之路。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少企業紛紛進駐園區,園區現已有非公企業15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家。為此,開展非公團建是園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的需要。

一、 源起

在這幾年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非公企業團建還面臨著諸多難題,但總體看來基本可以歸納為“新形勢 老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缺乏投入感。目前我們雖已在部分企業成立了團組織,但是並不是所有企業業主都支持團工 作,有的企業主可有可無的態度,即使組建,也是當作配合政府完成的政治任務,至於開展活動,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部分企業的團干部也缺乏對團工作的 責任心,僅僅把團建工作當作領導交代的一個任務來應付。這些都成為非公企業團建工作的制約因素。

2、缺乏連續性。非公企業的青年員工,尤其是新市民等,都有較強的擇業自主性和流動性,企業內部團干部變動比較頻繁,個別企業一年換兩到三個團書記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團工作不能及時銜接好,由此導致企業團建工作基礎薄弱,管理混亂。

3、缺乏認同感。一方面,部分非公企業的業主對團建工作缺乏認同感,有的認為團組織可有可無,與企業沒有太大的關系,有的對黨團組織較為抵觸﹔另一方面,一些團員青年長期脫離團的組織,缺乏教育和管理,對團的認識淡薄,使團建工作缺乏群眾基礎。

二、做法

為了做好非公團建工作,激發非公團組織活動,我們重點圍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

1、抓好重點企業,分步推進,擴大企業團組織覆蓋面。

建立團組織是開展共青團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我們抓住企業建立黨組織的契機,實地走訪,逐一發動,積極爭取企業黨組織的領導 和支持,做到黨建團建同步考慮,從而來推進企業的建團工作﹔另一方面,我們把團建重點放在經營較穩定、團員青年相對密集的企業,尤其是規模以上非公企業, 確定了以先進帶后進、以亮點帶全局的工作思路典型示范機制,先后培育了洛克電氣、昌瑞汽車部品等規模大、團建工作積極性高的企業作為開發區團建工作的樣板 工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輻射作用,實現了“成熟一個建立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的建團目標。

2、調整工作思路,注重實效,圍繞企業開展團建工作。

在非公企業建立團 組織只是基礎和前提,關鍵還在於充分發揮團組織作用,使其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和企業經營發展。結合非公企業具有分散性、自主性、多樣性的特點,我們因地制 宜,積極調整工作思路,把團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團員青年的需求結合起來,實現“三個轉變”,確保團組織發揮應有作用。

一是實現團工作對象從“被動化”向“主動化”的轉變。非公企業中人才流動頻繁,不少團員青年認為,給老板打工,老板給我發工資就行,團員、團內活動這些跟我沒什麼關系。針對此,我們重點抓團員青年的思想觀念轉變,團干部主動幫助團員青年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難題,使他們感受到團組織 的溫暖,樹立“家園”“互助”理念﹔通過開展“優秀青年職工”評比等活動,強化團員青年的企業榮譽感、責任心。

二是實現團工作內容從“單一化”向“多樣化”的轉變。非公企業的團工作不同於機關、社區,企業團建首要任務是服務於企業經營發展,因此,非 公團建必須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圍繞企業文化內涵、圍繞企業的社會效益來進行。園區各企業團支部組織開展的爭當“青年崗位能手”、技術比武、崗位練兵、 洛克企業文化節、“昌瑞之星”文藝匯演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團員青年的模范帶頭作用,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主對團工作的認同感。

三是實現團工作方式從“固定化”向“靈活化”的轉變。為使非公有制企業團建工作適應企業的生產經營,因此,我們改變了以往團活動“大而全、 集中化”,容易影響企業生產的弊端,採取“小而精、管用”的原則,見縫插針,化整為零,主要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團員青年開展各類技能培訓或文體項目活動,從 而逐步建立起符合團員青年作息特點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工作運行機制。

3、強化隊伍建設,創新內容,發揮新市民群體的力量。

非公有制企業的從業人員中,28歲以下的青年員工,尤其是新市民(外來務工)佔據多數,他們普遍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精神,渴望實現人生價值,追求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充分發揮這些外來青年群體在企業團建中的作用,成為我們思考的主要內容。

一是以服務聚團,夯實非公團建基礎。我們始終突出服務宗旨,做到“兩個主動”,即主動服務園區、主動服務企業,為企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各類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邀請公安、司法專家走進企業,集中為員工開講普法教育課,傾聽員工權益訴求,讓員工學法、守法、用法。

二是以活動興團,激發非公團建活力。有活動才有活力。我們充分利用企業活動場所,結合企業文化,組織開展籃球賽、運動會 等﹔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廣大新市民志願者中開展“青工技能大賽”,促進青年職工比學趕幫﹔結合先鋒模范作用,組織廣大團員青年向黃曉磊、高志結等優 秀新市民學習﹔結合青年志願者活動,組織開展“獻愛心”、“同一片藍天下”、“新市民志願者服務日”等主題活動﹔在“捐出一張廢紙,獻出一片愛心”慈善公 益活動中,洛克電氣、萬麗隆印業、元太印務等多家企業青年團員均主動參與了近來。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有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滿足青年文化生 活需求,增強企業凝聚力,也使青工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是以能力強團,提升非公團建水平。作為非公團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市民志願者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助於非公團建水平的上升。如洛克電器公司就依托洛克新市民學校,組織職工工作之余學習廠紀廠規、政策法規以及如何上崗操作、安全生產等業務知識內容。商隆公司作為鐘樓區企業法制學校,公司50余名新疆籍青年接受了多期法律培訓。結合團市委“活力基層”活動,多家企業積極參與其中,開展“技術比武”等諸多青工技能競賽活動。一批優秀新市民志願者在 學習中不斷成長,先后數十名新市民志願者被“推優入黨”,其中高志結同志就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先后被評為省、全國勞模,及常州市十佳杰出青年。

三、 創新啟示

廣大團員及青年職工,以其青春活力推動著非公團建蓬勃發展。但是,我們也面臨的諸多問題也不容忽視。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繼續鞏固、創新非公團建工作,將成為我們下一步的主要任務。

1、堅持黨建帶團建,進一步優化團建工作的新環境。

非公有制企業的團建工作必須主動切入,下一階段我們將及時調整思路,爭取黨組織的重視和支持,把非公有制企業團建工作納入到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整體格局之中,力求使非公企業黨團組織同步抓、黨團活動陣地同步建,形成“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的良好局面。

2、探索建團新模式,進一步健全非公團建工作網絡。

目前非公企業團組織在數量上是不斷增加的,但相對於開發區眾多企業來說,團組織的有效覆蓋率還不高。下一步仍然要在“建”字上下功 夫,對那些尚未建立團組織的非公企業,我們要主動適應企業規模大小不同、所有制性質及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的情況,創新組織設置,按照“該獨則獨,能聯則聯, 宜統則統” 的原則,結合實際,採取獨立建團、聯合建團、社區建團等多種方式,逐步形成了“條塊結合、動態建團”的團建新模式。

3、增強團組織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非公團組織生命力。

一是主動尋求團建工作、企業發展和團員青年需求的結合點,結合企業和青工實際開展活動,以活動求活躍,以活躍促發展。通過開展青年 文化活動、學習培訓和職業技能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豐富青年精神文化需求,提高青年員工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進一 步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是加強對流動團員的管理和對隱性團員的確認,推進組織發展工作。按照“流入地為主,流出地為輔”的原則,逐步改變過去相對死板的管理方式,建立臨時團籍、流動團員卡管理、團員身份多重管理的方式,探索實踐以人為本、科學合理的團員管理機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